“五柳独知贫”出自唐代刘长卿的《赠秦系征君》,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ǔ liǔ dú zhī pí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五柳独知贫”全诗:群公谁让位,五柳独知贫。
惆怅青山路,烟霞老此人。
赠秦系征君
蝉鸣登翠巍,萤出入桂林。
寒螿助夜永,繁露减秋深。
华髻兰堂主,纤手綉衣裀。
杖藜高座聚,宣德焕初音。
卧疾三千里,吟诗百纛神。
马邑湔城小,登楼揽琼琚。
上苍赐吾事,仄白资玄神。
群公尽酬笑,五柳独知贫。
比目与争席,开颜频共春。
人言襄阳好,我道扬子津。
朝暮望素葛,离忧见于陈。
劝尔流年老,胡爲动揺频。
稻粒千黍贱,兰尘一省珍。
泽国故庐贫,诗穷管弦新。
何当拄杖看,当烟闭柴门。
彭泽振长策,松坂鼓短裾。
因知寄赋者,爲尔长郢人。
沉中匪解通,回眸方息神。
灞上河山阔,悠然尽我春。
群公谁让位,五柳独知贫。
惆怅青山路,烟霞何叨人。
中文译文:
翠巍的山峰传来蝉鸣声,萤火在桂树林间飞舞。
寒螂陪伴夜长,繁露减少秋深。
华髻的兰堂主,纤手穿着绣衣裳。
手捧拐杖高Seat聚会,宣德皇帝闪烁的音乐声。
卧病三千里远,吟诗一百首神奇的作品。
马邑湔城虽小,但登上高楼抚摸美玉。
上天赐予了我的使命,让我去表达深奥的真理。
众人都向我报答笑声,只有五柳了解贫困的滋味。
比目鱼争夺座位,好似春天一般欢乐。
人们说襄阳辽阔美好,但我认为扬子津更美。
早晚望着素雅的葛花,离别的忧愁表露在脸上。
劝你不要浪费流失的时光,为什么频繁地动摇呢?
稻粒千黍价廉,香尘一瓢酒珍贵。
泽国的旧庐很贫穷,但诗歌却富有新的格调。
何时才能以行如拄杖的方式看待一切,闭上门窗与烟雾为伴。
彭泽湖波万顷,松坂山丛鼓声喧嚣。
我明白寄托着我的作品,是为了你这位长郢人而存在。
沉思中解决不了困扰,回首方能消解疲惫。
灞上的河山广阔无边,舒适地尽情享受着我的春天。
众人中谁愿让我位置,只有五柳了解贫困的滋味。
对青山的路感到惆怅,烟霞的梦想为何难以实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写给秦系征君的一首赠诗。
诗人以丰富的意象,描绘了山蝉鸣叫、萤火飞舞,寒螂鸣叫、繁露减少的秋天景象。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了自己对征君的思念和对现实困境的反思。
诗人以华髻的兰堂主、手捧拐杖高Seat聚会的宣德皇帝等形象,突显了征君在官场上的地位和权力,通过比目鱼争夺座位的景象,表达了征君在权位争夺中的欢乐和忧愁。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襄阳美好的祝福和对扬子津更美的认同。诗人感叹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劝导征君不要频繁地动荡,应珍惜流年。
最后,诗人以灞上的河山广阔,表达了自己对征君的祝福和对征君才华出众的赞美。诗人表示,不论他在何处,都会思念征君,希望征君能够在纷繁的世事中顺利前行,不负众望。
整首诗的意境空灵,才华横溢。刘长卿运用富有想象力的词语,巧妙地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并通过美丽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对征君的思念之情。整首诗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使人读来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zèng qín xì zhēng jūn
赠秦系征君
qún gōng shuí ràng wèi, wǔ liǔ dú zhī pín.
群公谁让位,五柳独知贫。
chóu chàng qīng shān lù, yān xiá lǎo cǐ rén.
惆怅青山路,烟霞老此人。
拼音:wǔ liǔ dú zhī pín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