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短篷斜掩宿渔矶”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短篷斜掩宿渔矶”出自宋代胡仔的《题苕溪渔隐图》,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uǎn péng xié yǎn sù yú jī,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短篷斜掩宿渔矶”全诗

《题苕溪渔隐图》

短篷斜掩宿渔矶

卷起纶竿撇棹归,短篷斜掩宿渔矶
日高春睡无人唤,撩乱杨花绕梦飞。


赏析


《题苕溪渔隐图》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胡仔。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卷起渔网拋下竹竿,倾斜篷帆回归故地。
太阳升得高昂,春天的梦里无人呼唤,
杨花纷纷扰乱睡眠。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渔夫在苕溪渔隐中的情景。诗人描述渔夫卷起渔网,放下竹竿,倾斜篷帆,准备回到渔村。在这个春天的早晨,阳光高照,但渔夫却沉浸在春天的梦境中,没有人来唤醒他。杨花飞舞纷扰,令他的梦境更加纷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渔夫场景,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表现了渔夫对自然的亲近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意象生动而富有感触,通过描绘渔夫卷起渔网、放下竹竿、倾斜篷帆,展现了他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活态度。诗人运用了春天的意象,如太阳升起、杨花纷飞,与渔夫的宁静对比,突出了渔夫与外界的隔离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形象生动,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宁静、自然的生活情趣。诗中的意象与情感相结合,给人以思索的空间,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渔夫的孤独和对自然的追逐。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韵律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传递了一种平和、宁静的情感。

“短篷斜掩宿渔矶”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tí tiáo xī yú yǐn tú
题苕溪渔隐图

juǎn qǐ lún gān piē zhào guī, duǎn péng xié yǎn sù yú jī.
卷起纶竿撇棹归,短篷斜掩宿渔矶。
rì gāo chūn shuì wú rén huàn, liáo luàn yáng huā rào mèng fēi.
日高春睡无人唤,撩乱杨花绕梦飞。

“短篷斜掩宿渔矶”平仄韵脚


拼音:duǎn péng xié yǎn sù yú jī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五微

作者简介


胡仔胡仔(1110~1170) ,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元任,胡舜陟次子。绩溪(今属安徽)人。宣和(1119~1126)年间寓居泗上,以父荫补将仕郎,授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升从仕郎。绍兴六年(1136),随父任去广西。

作者介绍


胡仔的著述

  著有《苕溪渔隐丛话》前集60卷。三十二年,复任福建转运用司干办公事。3年任满,归隐苕溪, 续成《苕溪渔隐丛话》后集40卷,合前集为一百卷。清代收入《四库全书》,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将这部古典诗论著作重印出版。另著有《孔子编年》5卷。

  《苕溪渔隐丛话》可视为一部简明而形象的北宋诗歌发展史。它重视大家,尤其是北宋四大家;推尊苏黄等元祐诗人;重视创作的时代氛围以及前代作家如杜甫等对宋诗的巨大影响。《丛话》在诗史观上“宗唐祧宋”,既肯定宋诗的历史地位,又对其创作得失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丛话》突破前人以“品”分类的体例。以“大家、名家”为纲编纂、既能真实地反映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也能给诗人以准确的历史定位。《丛话》别裁真伪的考辨和论评,对后代的诗话影响深远。

胡仔的生平

  胡仔(1110~1170) ,字元任,胡舜陟次子。绩溪(今属安徽)人。宣和(1119~1126)年间寓居泗上,以父荫补将仕郎,授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升从仕郎。绍兴六年(1136),随父任去广西。为广 西经略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转文林郎、承直郎,就差广西提刑司干办事。居岭外7年。十三年,其父遭秦桧陷害,遂隐居浙江湖州之苕溪,“日以渔钓自适”,自号苕溪渔隐。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