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檠便可捐墙角”出自宋代曾几的《十二月六日大雪》,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uǎn qíng biàn kě juān qiáng jiǎo,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短檠便可捐墙角”全诗:薄晚蓬山下直馀,笑看六出点衣裾。
絮飞帘外无萦绊,花落阶前不扫除。
松鬣垂身全类我,竹头抢地最怜渠。
短檠便可捐墙角,剩有窗光映读书。
《十二月六日大雪》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曾几。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
薄晚蓬山下直馀,
傍晚时分,蓬山下仅余微弱的光线,
笑看六出点衣裾。
欣然目睹街头巷尾的行人穿着厚重的衣裳。
絮飞帘外无萦绊,
飞舞的雪花在窗帘外自由飘荡,
花落阶前不扫除。
花瓣飘落在门前的台阶上未被清扫。
松鬣垂身全类我,
像松树的枝叶一样垂下身躯,全然与我相似,
竹头抢地最怜渠。
竹子的尖顶向地面伸展,最为怜惜它们。
短檠便可捐墙角,
短短的栏杆只需一点点的力就能推开,可以留在墙角不再阻拦,
剩有窗光映读书。
剩下的窗户透进来的光线照耀在读书人身上。
这首诗描绘了十二月六日大雪的景象,以及诗人对雪景的感受和思考。诗中的蓬山、衣裾、絮飞、花落、松鬣、竹头等形象都用来烘托雪的美丽和独特性。诗人笑看着行人们穿着厚重的衣裳,暗示了大雪的严寒,但他却欣赏着雪花飘舞的自由和花瓣飘落的自然美。
诗中的松树和竹子象征着坚韧和柔韧,诗人将自己与松鬣相比,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与大自然的相通。而竹头抢地的形象,则显示了诗人对这种生命力的崇敬和喜爱。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知识的追求。他认为即使是短短的栏杆也可以轻易推开,留下窗外的光线来照亮读书的人。这与诗人内心追求自由和知识的渴望相呼应。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雪景,同时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比喻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自由、知识的向往。这首诗意境深远,意境优美,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shí èr yuè liù rì dà xuě
十二月六日大雪
báo wǎn péng shān xià zhí yú, xiào kàn liù chū diǎn yī jū.
薄晚蓬山下直馀,笑看六出点衣裾。
xù fēi lián wài wú yíng bàn, huā luò jiē qián bù sǎo chú.
絮飞帘外无萦绊,花落阶前不扫除。
sōng liè chuí shēn quán lèi wǒ, zhú tóu qiāng dì zuì lián qú.
松鬣垂身全类我,竹头抢地最怜渠。
duǎn qíng biàn kě juān qiáng jiǎo, shèng yǒu chuāng guāng yìng dú shū.
短檠便可捐墙角,剩有窗光映读书。
拼音:duǎn qíng biàn kě juān qiáng jiǎo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三觉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生平阅历及主要著作
徽宗朝,以兄弼恤恩授将仕郎。试吏部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 授。迁辟雍博士,除校书郎。历应天少尹。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提举淮东茶盐。高宗建煤田为三年(一一二九),改提举湖北茶盐,徙广西运判,历江西、浙西提刑。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会兄开与秦桧力争和议,兄弟俱罢。逾月复广西转运副使,得请主管台州崇道观,侨居上饶七年,自号茶山居士。二十五年桧卒,起为浙东提刑。明年改知台州。二十七年召对,授秘书少监,擢权礼部侍郎。以老请谢,提举洪州玉隆观。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以左通议大夫致仕。乾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谥文清。有《经说》二十卷、文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茶山集》八卷。《宋史》卷三八二有传。曾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武英殿本),及《两宋名贤小集》所收《茶山集》(简称小集)、《瀛奎律髓》(简称律髓)。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曾几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
亲属
父亲:曾准,仁宗嘉祐八年进士。
长兄:曾弼,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进士,官至提举京西南路学事。
次兄:曾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进士,累官至吏部尚书。
三兄:曾开,徽宗崇宁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