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扶病适到官”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扶病适到官”出自唐代高适的《哭裴少府》,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ú bìng shì dào guān,诗句平仄:平仄仄仄平。

“扶病适到官”全诗

《哭裴少府》

扶病适到官

世人谁不死,嗟君非生虑。
扶病适到官,田园在何处。
公才群吏感,葬事他人助。
余亦未识君,深悲哭君去。


赏析


诗词:《哭裴少府》

世人谁不死,
嗟君非生虑。
扶病适到官,
田园在何处。
公才群吏感,
葬事他人助。
余亦未识君,
深悲哭君去。

中文译文:
世间人谁不会死去,
唉,你却还没有担心生死。
你患病时正好到了官职,
你的田园在何方。
你的才华让众多官员感慨,
你的葬事由他人帮忙。
我之前并不了解你,
深感悲痛,为你的离去哭泣。

诗意和赏析:
《哭裴少府》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写给裴寂的哀悼之作。裴寂是高适的友人,也是一位杰出的官员,但因病过世。诗人感叹世间的无常,谈及自己并未与裴寂有过交往,但对他的逝去感到深深的悲痛和惋惜。

诗中表达了人生离别的主题,强调了世人都会面临死亡,但裴寂之死却令人意外,他在为官时竟还没有考虑生死的问题,这让诗人感到惋惜和遗憾。诗人对裴寂的境况和他的田园生活感到好奇,因为他并不了解裴寂的私人生活。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裴寂逝去的哀悼和悲痛之情。尽管诗人与裴寂素未谋面,但他深切地感受到了裴寂的才华和影响力,对于他的离去感到痛心疾首。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逝去朋友的哀痛和遗憾,展示了诗人对生死无常的思考。同时,诗中流露出对友情的珍重和对才华人物的敬佩之情,凸显了唐代文人的情感表达和感伤主义思潮。

“扶病适到官”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kū péi shào fǔ
哭裴少府

shì rén shuí bù sǐ, jiē jūn fēi shēng lǜ.
世人谁不死,嗟君非生虑。
fú bìng shì dào guān, tián yuán zài hé chǔ.
扶病适到官,田园在何处。
gōng cái qún lì gǎn, zàng shì tā rén zhù.
公才群吏感,葬事他人助。
yú yì wèi shí jūn, shēn bēi kū jūn qù.
余亦未识君,深悲哭君去。

“扶病适到官”平仄韵脚


拼音:fú bìng shì dào guān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四寒

作者简介


高适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作者介绍


高适的生平

  高适 (700年—765年) ,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景县(今河北省衡水)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20岁西游长安,功名未就而返。开元20年去蓟北,体验了边塞生活。后漫游梁、宋。天宝三载,与李、杜同游梁园,结下亲密友谊,成为文坛佳话。天宝八载(749年),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50岁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这是他生活的转折点,以后仕途遂顺,创作渐稀。安史之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渤海县侯终散常侍,世称“高常侍”。 有《高常侍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5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和称“边塞四诗人”。

高适的艺术特色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如《别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技巧上看来全不用力,词从意出,没有刻意辞彩修饰。却使人感到默默的悲凉也。

高适的爱国精神

  高适自己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所以他对保卫边疆的爱国将领作了热情的歌颂。如《送浑将军出塞》诗中对浑将军的刻画是很出色的。在敌人入侵、“昨日边庭羽书至”的时候,浑将军就慷慨出征。“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二句不沾将军本身,却正衬托出将军忠勇为国、心情异常激动的精神面貌。“黄云白草”的塞外风光,与“击剑酣歌”的昂扬精神,进一步突出了一个不畏艰苦、为国忘身、心情乐观的爱国将领的形象。通篇严整而飞动,魄力雄毅,风骨遒上,与《燕歌行》同样表现了高适七古的艺术特征。 对于收复失地,高适同样是兴奋鼓舞的。天宝十二载五月,哥舒翰收复久已沦陷的九曲黄河,他写了豪壮而充满喜悦心情的《九曲词》,其第二、第三首云: 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骐磷。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 铁骑横行铁岭头,西看逻逤取封侯。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在这里也表现了他希望边疆巩固,获致太平的愿望。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