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万古茫茫一尘迹”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万古茫茫一尘迹”出自宋代李弥逊的《留题鉴远楼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àn gǔ máng máng yī chén jī,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万古茫茫一尘迹”全诗

《留题鉴远楼三首》

万古茫茫一尘迹

霜天晓日鉴中新,眼力由来未见真。
万古茫茫一尘迹,天山无际天无垠。


赏析


《留题鉴远楼三首》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霜天晓日鉴中新,
眼力由来未见真。
万古茫茫一尘迹,
天山无际天无垠。

诗意:
这首诗词以写景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诗人描述了一个清晨的景象,天空晴朗,阳光透过鉴远楼的窗户照射进来。诗人谈到自己的视力,认为自己虽然有良好的视力,但是眼睛所看到的事物并非真实的本质。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宇宙的思考,认为万古茫茫,人类的一切只是尘埃般微小而渺茫,而无垠的天山则象征着宇宙的辽阔无限。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思索。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对宇宙的感悟。他认识到人类所看到的世界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本质隐藏在其中。诗人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超越了常人,他意识到人类在宇宙中的微小和渺茫,而天山则象征着宇宙的无限辽阔。这首诗词通过景物的描写,引发人们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展示了诗人的独特的哲学思维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万古茫茫一尘迹”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liú tí jiàn yuǎn lóu sān shǒu
留题鉴远楼三首

shuāng tiān xiǎo rì jiàn zhōng xīn, yǎn lì yóu lái wèi jiàn zhēn.
霜天晓日鉴中新,眼力由来未见真。
wàn gǔ máng máng yī chén jī, tiān shān wú jì tiān wú yín.
万古茫茫一尘迹,天山无际天无垠。

“万古茫茫一尘迹”平仄韵脚


拼音:wàn gǔ máng máng yī chén jī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一陌

作者简介


李弥逊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作者介绍


李弥逊的著述名录

  李弥逊和李纲是好朋友,政治主张相同,诗歌酬答也很多。钱钟书认为他的诗不受苏轼和黄庭坚的影响,命意造句都新鲜轻巧,在当时可算独来独往。著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的生平

  李弥逊,约生于宋神宗元丰中,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年约七十二岁左右。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1114)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1125),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1126),召为卫尉少卿,出知瑞州。高宗建炎元年(1127),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1132),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