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聚忽如萍散忽云”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聚忽如萍散忽云”出自宋代陈著的《次韵弟观似单君范》,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ù hū rú píng sàn hū yún,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聚忽如萍散忽云”全诗

《次韵弟观似单君范》

聚忽如萍散忽云

聚忽如萍散忽云,今朝得见满腔春。
诗书有味兵前友,官府无名天下人。
相对两穷消白日,不交一语到红尘。
梅花纸帐寒初试,尽可留连似病身。


赏析


《次韵弟观似单君范》是宋代陈著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聚忽如萍散忽云,
今朝得见满腔春。
诗书有味兵前友,
官府无名天下人。
相对两穷消白日,
不交一语到红尘。
梅花纸帐寒初试,
尽可留连似病身。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转瞬即逝的人生为主题。诗人陈著通过对比自然景物和人生的变迁,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性的感慨。诗中的意象和比喻充满了哲理,探讨了诗人对人性、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人生的脆弱和短暂。诗人将人生比作萍水相逢的浮萍和飘忽不定的云,强调了时光的匆匆和变幻无常。然而,诗人也在其中抓住了一瞬间的美好,用"满腔春"来形容今朝的相遇,表达了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和享受。

在诗人的眼中,诗书是兵前的朋友,可以带来心灵的慰藉和滋养,而官府的名利则与天下人无关。这表达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漠态度。诗中的"相对两穷消白日"和"不交一语到红尘"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超脱,他不愿与世俗纷扰和名利诱惑为伍,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清净。

诗的最后两句以梅花纸帐为意象,寒初试意味着冬天刚刚开始。梅花纸帐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冷落,但他仍然希望能够在寒冷的季节中保持对诗歌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并愿意沉浸其中不愿离去,仿佛是病患般无法自拔。

整首诗以简练而凝练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生的对比描绘,展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和名利虚幻的思考和感慨。在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清净和追求美好的同时,诗人也流露出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美好瞬间的追逐。

“聚忽如萍散忽云”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ì yùn dì guān shì dān jūn fàn
次韵弟观似单君范

jù hū rú píng sàn hū yún, jīn zhāo dé jiàn mǎn qiāng chūn.
聚忽如萍散忽云,今朝得见满腔春。
shī shū yǒu wèi bīng qián yǒu, guān fǔ wú míng tiān xià rén.
诗书有味兵前友,官府无名天下人。
xiāng duì liǎng qióng xiāo bái rì, bù jiāo yī yǔ dào hóng chén.
相对两穷消白日,不交一语到红尘。
méi huā zhǐ zhàng hán chū shì, jǐn kě liú lián shì bìng shēn.
梅花纸帐寒初试,尽可留连似病身。

“聚忽如萍散忽云”平仄韵脚


拼音:jù hū rú píng sàn hū yún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二文

作者简介


陈著(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作者介绍


陈著的生平

  陈著,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宋朝词人。1214年生。宝祐四年(1256)进士。官著作郎,出知嘉兴府。忤贾似道,改临安通判。著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

  四年,除著作郎。以忤贾似道,出知嘉兴县。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知嵊县。七年,迁通判扬州,寻改临安府签判转运判,擢太学博士。十年,以监察御史知台(樊传作合)州。宋亡,隐居四明山中。元大德元年卒,年八十四。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各本文字多残缺错漏,其中诗缺二卷。事见清樊景瑞撰《宋太傅陈本堂先生传》(见清光绪本卷首),清光绪《奉化县志》卷二三有传。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