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业更临洙泗上”出自唐代张继的《送顾况泗上觐叔父》,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ié yè gèng lín zhū sì shàng,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别业更临洙泗上”全诗:吴乡岁贡足嘉宾,后进之中见此人。
别业更临洙泗上,拟将书卷对残春。
送顾况泗上觐叔父
吴乡岁贡足嘉宾,后进之中见此人。
别业更临洙泗上,拟将书卷对残春。
中文译文:
送顾况泗上去拜叔父
吴乡每年都有嘉宾送贡品,但在后进之中难得见到像他这样的人物。
他放弃了原本的职业,在洙泗之间另辟事业,打算把书卷岁岁对残春。
诗意:
这首诗是张继送别顾况去拜叔父的作品。诗中描绘了顾况的令人仰慕的品德和才华。顾况是一个出身吴地的人,因为他的才学出众,每年都有吴地寺庙派人送贡品给他,以表达对他的敬佩。然而,在后进的人中,很难再找到像他这样的人才。
顾况放弃了原本的职业,来到洙泗之间,开始了新的事业。他打算将书卷岁岁送给残春,表达他对文化和学问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写了一个寻常人物的离别,但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诗人的赞美,使之显得格外崇高和值得推崇。诗中展现了顾况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华,以及他的行动力和追求知识的决心。
诗人以简洁的笔墨写出诗中的情景,以及对顾况的赞美和祝愿。通过朴实无华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顾况的敬佩和祝福,并展示了唐代士人对知识和学问的追求。
整首诗极富意境,表达了对士子才学的赞美和对知识的追求。在送别之中,诗人还融入了对顾况自强不息的赞美,这种精神和追求令人敬佩。通过简洁又富有韵味的表达,诗人展示了自己对顾况的赞赏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对知识和学问的崇高追求。
sòng gù kuàng sì shàng jìn shū fù
送顾况泗上觐叔父
wú xiāng suì gòng zú jiā bīn, hòu jìn zhī zhōng jiàn cǐ rén.
吴乡岁贡足嘉宾,后进之中见此人。
bié yè gèng lín zhū sì shàng, nǐ jiāng shū juàn duì cán chūn.
别业更临洙泗上,拟将书卷对残春。
拼音:bié yè gèng lín zhū sì shàng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二养 (仄韵) 去声二十三漾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张继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与皇甫冉交,情逾昆弟。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登进士。然铨选落第,归乡。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10月,政府军收复两京,张继被录用为员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从此弃笔从戎,后入内为检校员外郎又提升检校郎中,最后为盐铁判官。分掌财赋于洪州。大历末年张继上任盐铁判官仅一年多即病逝于任上,其友人刘长卿作悼诗《哭张员外继》曰:“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可见其清廉正直,后来其妻亦殁于其地。张继有诗集《张祠部诗集》一部流传后世,为文不事雕琢,其中以《枫桥夜泊》一首最著名。
高仲武评张继的诗:「事理双切」,「比兴深矣」,「不雕而自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他的诗不但「有道者风」,也颇有「禅味」,这是当时士大夫崇尚儒、道的普遍风气,他自也不例外。但他并无一般仕宦者的官僚习气,曾作感怀诗:「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他不逢迎权贵,与当时同是进士出身的诗人皇甫冉交情很好,时有往来。
刘长卿有《哭张员外继》诗,自注云:“公及夫人忽悠金辉玉洁,都是诗人。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选录至德元年至大历暮年诗人二十六家的诗一百三十二首,其中有张继诗三首。高仲武评云:“员外累代词伯,积习弓裘。其于为文,不自雕饰。及尔登第,秀发当时。诗体清迥,有道者风。如‘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可谓事理双切。又‘火燎原犹热,风摇海未平’,比兴深矣。”从评语看来,可知他家世代是诗人,现在我们已无法知道他是谁的子孙。他的诗见于《全唐诗》者,只有四十馀首,其中还混入了别人的诗。但宋人叶梦得曾说:“张继诗三十馀篇,余家有之,”(《石林诗话》)可知他的诗,在南宋时已仅存三十馀首了。
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唐诗品汇》把他的七言绝句列入“接武”一级中。如果千年绝唱《枫桥夜泊》诗没有流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这首诗首先被选入《中兴间气集》,题目是《夜泊松江》。以后历代诗选,都收入此诗,直到《唐诗三百首》,使这首诗成为唐诗三百名篇之一,传诵于众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