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外残云走怒雷”出自金朝段克己的《鹧鸪天》,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óu wài cán yún zǒu nù léi,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楼外残云走怒雷”全诗:楼外残云走怒雷。
西山晴色晚崔嵬。
柳薰迟日千丝暗,花喷温馨一夕开。
须席地,更茵苔。
素琴横膝赋归来。
一觞一咏风流在,牛背如船倒载
《鹧鸪天·楼外残云走怒雷》是金朝时期的一首诗词,作者是段克己。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楼外残云走怒雷。
从楼上望出去,可以看到天空中残留的云朵,它们如同愤怒的雷声般迅速移动。
西山晴色晚崔嵬。
西山的景色在晴朗的天气下特别美丽,尤其是在傍晚时分更加壮丽。
柳薰迟日千丝暗,花喷温馨一夕开。
柳树的芳香弥漫在夜幕降临之际,微弱的阳光透过千丝万缕的柳枝间洒入,花朵也在这一夜中绽放出温馨的光芒。
须席地,更茵苔。
请将座位铺在地上,再加上新鲜的苔藓作为垫子。
素琴横膝赋归来。
持着白色的琴,放在膝盖上,用琴声表达归来后的心情。
一觞一咏风流在,牛背如船倒载。
一杯酒,一曲歌咏,表达着豪情万丈、风流倜傥的境界,就像牛背倒载着船只一样。
这首诗词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通过写景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楼外的残云迅速移动、西山晴色的壮丽景色、柳树和花朵的生动形态,以及座位铺在地上、琴声的表达和豪情万丈的情景。整首诗词充满了清新、自然、豪放的气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情和对世间美好事物的赞美,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景色在人们心中所引发的情感共鸣。
zhè gū tiān
鹧鸪天
lóu wài cán yún zǒu nù léi.
楼外残云走怒雷。
xī shān qíng sè wǎn cuī wéi.
西山晴色晚崔嵬。
liǔ xūn chí rì qiān sī àn, huā pēn wēn xīn yī xī kāi.
柳薰迟日千丝暗,花喷温馨一夕开。
xū xí dì, gèng yīn tái.
须席地,更茵苔。
sù qín héng xī fù guī lái.
素琴横膝赋归来。
yī shāng yī yǒng fēng liú zài, niú bèi rú chuán dào zài
一觞一咏风流在,牛背如船倒载
拼音:lóu wài cán yún zǒu nù léi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灰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
段克己为河汾诗派作者,兼擅填词,存世作品中一些诗词,写故国之思,颇有感情。如“塞马南来,五陵草树无颜色。云气黯,鼓鼙声震,天穿地裂。百二河山俱失险,将军束手,无筹策。渐烟尘,飞度九重城,蒙金阙”(〔满江红〕《过汴梁故宫城》)。他也关心民间疾苦,曾哀吟“生民冤血流未尽,白骨堆积如山丘”(《癸卯中秋之夕与诸君会饮山中,感时怀旧》)。然而写得最多的还是山光水色和隐逸生活,刻画山川的雄伟(如《乙巳清明游青阳峡》),描绘风光的绮丽(如〔满江红〕《寿卫生行之》),都有特色。写隐居生活如:“四壁摧颓手重泥”(《冬夜自适》)、“便把锄头为枕,眠芳草”(〔满庭芳〕《山居偶成》),虽只是生活片断的记录,但也可以看出他是安于淡泊和有劳动体会的。前人称段克己的作品骨力坚劲,意致苍凉。在继承文学传统方面,他受苏、辛的影响比较明显。其弟段成己,字诚之,号菊轩,也有文名,诗词风格与克己相近。金代赵秉文以“二妙”相誉,后人编他们的合集时,称《二妙集》。
《中州集》成书之日,段克己尚在世,所以元好问未录其诗词。《二妙集》8卷,有吴昌绶双照楼影元刊本。又有海丰吴氏《九金人集》本,增《补遗》1卷。二本文字间有不同。词亦见《强村丛书》和《全金元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