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虽劳不疚”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虽劳不疚”出自宋代张耒的《友山》,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suī láo bù jiù,诗句平仄:平平仄仄。

“虽劳不疚”全诗

《友山》

虽劳不疚

张子官于福昌,块灰独居,无与为友。
宾客不至,遗朋失旧。
经时闭门,终日钳口。
出无与游,居无与就。
谁同我食,谁酌我酒。
归守妻孥,出对厮走。
驾言出游,田童野叟。
气否莫交,情包不剖。
塞聪蔽明,盘足袖手。
披书阅简,眩目疲肘。
厌然成痼,不可针灸。
于是张子,涤虑除烦,披庭扫堂,枕手而眠。
恍若有遇,有神降焉。
曰我实哀汝,独无友朋。
我有教告,子乎我听。
凡世之人,百愚一贤。
古昔所叹,非独今然。
得贤与朋,善固无俪。
贤不可得,将愚与比。
友贤实难,幸然后值。
不幸友愚,与无孰利。
谄笑倾辟,韬情晦实。
测心献计,因隙投策。
口是腹非,面歌背泣。
友若此者,实繁孔多。
曷若不见,目清耳和。
我复告子,真友之实。
尔遵我言,友胡有竭。
人物虽殊,可友同焉。
赐尔以友,其名曰山。
居汝左右,在汝北焉。
端不汝去,澹兮绝言。
春丽夏繁,秋疏冬瘦。
霞雾融明,风驰雨骤。
孤楫横奔,牢屯巧镂。
傲岸轩昂,清华润秀。
对食临眠,排堂入牖。
效技汝前,虽劳不疚
山有佳泉,多灌尔囿。
历石悬空,泠泠清漱。
如闻妙音,濯烦浴垢。
不犹愈乎卑议庸读,过耳增懑,入心善烦者乎。
山有修竹,汝园是植。
静丽明鲜,端虚正直。
如彼正人,扬言发色。
微风散碧,宵月镂白。
不犹愈乎市儿尘颜,敧眉鼓吻,佞笑浮言,工为媚悦,善佞曲拳者乎。
山有乔木,耸立而峙。
端无媚姿,若对正士。
障雨蔽暍,千人所芘。
微飚披拂,吹奏竽籁。
不犹愈乎蠕蠕鼠辈,女黠儿娇,奴趋妾拜者乎。
山有好鸟,清喉丽羽。
引啸长鸣,群呼迭语。
夜管风弦,哀簧怨柱。
不犹愈乎巷歌里舞,促缩跳梁,颠妖淫污,父子不施,弃礼忘数者乎。
如前实繁,言胡可殚。
汝与之乐,右攀左援。
曷为孑孑,寤寐嗟叹。
张子再拜,受言永怀。
解累亡忧,心通志开。
高山岩岩,流水潺潺。
竹茂木翘,鸟鸣琅然。
如前夷齐,而后闵颜。
吾何为乎,浩然其间。


赏析


张子官在福昌,块状灰独居,
没有与他们为友。
宾客不到,
送给朋友失去旧。
经时关闭门,
整天闭口不言。
出无交朋友,
在没有与走向。
谁同我吃,
谁喝我的酒。
归守上市,
出来回答仆人跑。
驾言出游,
田童野老头。
气与否没有交,
情包不能分析。
塞聪看不明白,
盘脚袖手。
打开书看简,
眩目疲劳肘。
厌然成病,
不能针灸。
于是张仪,
涤虑除烦,穿过庭院扫堂,
枕着手睡觉。
恍若有机遇,
有神降了。
说我真同情你,
唯独没有朋友。
我有教告,
子吗我听。
所有世上的人,
百我一好。
古人所赞叹,
不仅现在然而。
得贤和朋友,
善于坚持无与伦比。
贤不可能,
将我与比较。
友贤实难,
到然后赶上。
不幸朋友愚蠢,
和没有哪个有利。
媚笑倾开辟,
藏情终实。
测心献计策,
乘机投策。
口是心非,
面歌背后哭泣。
朋友这样的人,
实在太多太多。
不如不见,
清耳朵和眼睛。
我再告诉你,
真朋友的事实。
你遵守我的话,
朋友为什么会枯竭。
人物虽然不同,
可以朋友了。
赐给你以朋友,
他的名字叫山。
在你身边,
在你往那里。
端不你了,
宁静停止说话。
春美丽夏繁,
秋疏冬瘦。
霞雾融明,
风驰雨急。
孤船横奔,
牢在巧妙雕刻。
傲慢岸气宇轩昂,
清华润秀。
回答吃临睡觉,
排堂进入窗户。
效果技能你面前,
虽然劳不内疚。
山有好泉水,
多灌你花园。
经过岩石悬在空中,
冷冷清漱。
如听到美妙音乐,
洗烦澡污垢。
不好些吗卑议怎么读,
超过了增加烦闷,入心好烦的呢。
山有修长的竹子,你是种植园。
静美丽明亮鲜艳,端虚正直。
这样正直的人,扬言发色。
微风散片,晚上月亮雕刻白。
不好些吗市儿尘颜,敧眉鼓吻,
才笑着流言蜚语,医生为讨好高兴,
善于谄媚曲拳的吗。
山有乔木,
耸立而对峙。
端没有媚姿,
如果回答正士。
遮蔽中暑,
千人所庇护。
微飙随风飘动,
吹上吹竽吹箫。
不能还好吧蠕蠕鼠辈,
女黠儿娇,我向我下拜的吗。
山有好鸟,清喉华丽羽毛。
引啸长鸣,群呼轮流说话。
夜管风弦,哀簧怨恨柱。
不好些吗巷歌里跳舞,短缩蹦跳,
颠妖淫污,父子不能施,
抛弃礼义忘记了是吗。
像以前很多,
说胡可尽。
你与快乐,
右抓着左手拉。
为什么孑孑,
日夜叹息。
张仪再次,
接受说永怀。
解累去世,
心通志开。
高山岩岩,
流水潺潺。
竹子树木茂盛?,
鸟鸣琅琅。
如前夷齐,
然后冉闵颜。
我做什么吗,
浩然其间。

“虽劳不疚”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ǒu shān
友山

zhāng zi guān yú fú chāng, kuài huī dú jū,
张子官于福昌,块灰独居,
wú yǔ wèi yǒu.
无与为友。
bīn kè bù zhì,
宾客不至,
yí péng shī jiù.
遗朋失旧。
jīng shí bì mén,
经时闭门,
zhōng rì qián kǒu.
终日钳口。
chū wú yǔ yóu,
出无与游,
jū wú yǔ jiù.
居无与就。
shuí tóng wǒ shí,
谁同我食,
shuí zhuó wǒ jiǔ.
谁酌我酒。
guī shǒu qī nú,
归守妻孥,
chū duì sī zǒu.
出对厮走。
jià yán chū yóu,
驾言出游,
tián tóng yě sǒu.
田童野叟。
qì fǒu mò jiāo,
气否莫交,
qíng bāo bù pōu.
情包不剖。
sāi cōng bì míng,
塞聪蔽明,
pán zú xiù shǒu.
盘足袖手。
pī shū yuè jiǎn,
披书阅简,
xuàn mù pí zhǒu.
眩目疲肘。
yàn rán chéng gù,
厌然成痼,
bù kě zhēn jiǔ.
不可针灸。
yú shì zhāng zi,
于是张子,
dí lǜ chú fán, pī tíng sǎo táng,
涤虑除烦,披庭扫堂,
zhěn shǒu ér mián.
枕手而眠。
huǎng ruò yǒu yù,
恍若有遇,
yǒu shén jiàng yān.
有神降焉。
yuē wǒ shí āi rǔ,
曰我实哀汝,
dú wú yǒu péng.
独无友朋。
wǒ yǒu jiào gào,
我有教告,
zi hū wǒ tīng.
子乎我听。
fán shì zhī rén,
凡世之人,
bǎi yú yī xián.
百愚一贤。
gǔ xī suǒ tàn,
古昔所叹,
fēi dú jīn rán.
非独今然。
dé xián yǔ péng,
得贤与朋,
shàn gù wú lì.
善固无俪。
xián bù kě dé,
贤不可得,
jiāng yú yǔ bǐ.
将愚与比。
yǒu xián shí nán,
友贤实难,
xìng rán hòu zhí.
幸然后值。
bù xìng yǒu yú,
不幸友愚,
yǔ wú shú lì.
与无孰利。
chǎn xiào qīng pì,
谄笑倾辟,
tāo qíng huì shí.
韬情晦实。
cè xīn xiàn jì,
测心献计,
yīn xì tóu cè.
因隙投策。
kǒu shì fù fēi,
口是腹非,
miàn gē bèi qì.
面歌背泣。
yǒu ruò cǐ zhě,
友若此者,
shí fán kǒng duō.
实繁孔多。
hé ruò bú jiàn,
曷若不见,
mù qīng ěr hé.
目清耳和。
wǒ fù gào zi,
我复告子,
zhēn yǒu zhī shí.
真友之实。
ěr zūn wǒ yán,
尔遵我言,
yǒu hú yǒu jié.
友胡有竭。
rén wù suī shū,
人物虽殊,
kě yǒu tóng yān.
可友同焉。
cì ěr yǐ yǒu,
赐尔以友,
qí míng yuē shān.
其名曰山。
jū rǔ zuǒ yòu,
居汝左右,
zài rǔ běi yān.
在汝北焉。
duān bù rǔ qù,
端不汝去,
dàn xī jué yán.
澹兮绝言。
chūn lì xià fán,
春丽夏繁,
qiū shū dōng shòu.
秋疏冬瘦。
xiá wù róng míng,
霞雾融明,
fēng chí yǔ zhòu.
风驰雨骤。
gū jí héng bēn,
孤楫横奔,
láo tún qiǎo lòu.
牢屯巧镂。
ào àn xuān áng,
傲岸轩昂,
qīng huá rùn xiù.
清华润秀。
duì shí lín mián,
对食临眠,
pái táng rù yǒu.
排堂入牖。
xiào jì rǔ qián,
效技汝前,
suī láo bù jiù.
虽劳不疚。
shān yǒu jiā quán,
山有佳泉,
duō guàn ěr yòu.
多灌尔囿。
lì shí xuán kōng,
历石悬空,
líng líng qīng shù.
泠泠清漱。
rú wén miào yīn,
如闻妙音,
zhuó fán yù gòu.
濯烦浴垢。
bù yóu yù hū bēi yì yōng dú,
不犹愈乎卑议庸读,
guò ěr zēng mèn, rù xīn shàn fán zhě hū.
过耳增懑,入心善烦者乎。
shān yǒu xiū zhú, rǔ yuán shì zhí.
山有修竹,汝园是植。
jìng lì míng xiān, duān xū zhèng zhí.
静丽明鲜,端虚正直。
rú bǐ zhèng rén, yáng yán fā sè.
如彼正人,扬言发色。
wēi fēng sàn bì, xiāo yuè lòu bái.
微风散碧,宵月镂白。
bù yóu yù hū shì ér chén yán, jī méi gǔ wěn,
不犹愈乎市儿尘颜,敧眉鼓吻,
nìng xiào fú yán, gōng wèi mèi yuè,
佞笑浮言,工为媚悦,
shàn nìng qū quán zhě hū.
善佞曲拳者乎。
shān yǒu qiáo mù,
山有乔木,
sǒng lì ér zhì.
耸立而峙。
duān wú mèi zī,
端无媚姿,
ruò duì zhèng shì.
若对正士。
zhàng yǔ bì yē,
障雨蔽暍,
qiān rén suǒ pí.
千人所芘。
wēi biāo pī fú,
微飚披拂,
chuī zòu yú lài.
吹奏竽籁。
bù yóu yù hū rú rú shǔ bèi,
不犹愈乎蠕蠕鼠辈,
nǚ xiá ér jiāo, nú qū qiè bài zhě hū.
女黠儿娇,奴趋妾拜者乎。
shān yǒu hǎo niǎo, qīng hóu lì yǔ.
山有好鸟,清喉丽羽。
yǐn xiào cháng míng, qún hū dié yǔ.
引啸长鸣,群呼迭语。
yè guǎn fēng xián, āi huáng yuàn zhù.
夜管风弦,哀簧怨柱。
bù yóu yù hū xiàng gē lǐ wǔ, cù suō tiào liáng,
不犹愈乎巷歌里舞,促缩跳梁,
diān yāo yín wū, fù zǐ bù shī,
颠妖淫污,父子不施,
qì lǐ wàng shù zhě hū.
弃礼忘数者乎。
rú qián shí fán,
如前实繁,
yán hú kě dān.
言胡可殚。
rǔ yǔ zhī lè,
汝与之乐,
yòu pān zuǒ yuán.
右攀左援。
hé wèi jié jié,
曷为孑孑,
wù mèi jiē tàn.
寤寐嗟叹。
zhāng zi zài bài,
张子再拜,
shòu yán yǒng huái.
受言永怀。
jiě lèi wáng yōu,
解累亡忧,
xīn tōng zhì kāi.
心通志开。
gāo shān yán yán,
高山岩岩,
liú shuǐ chán chán.
流水潺潺。
zhú mào mù qiào,
竹茂木翘,
niǎo míng láng rán.
鸟鸣琅然。
rú qián yí qí,
如前夷齐,
ér hòu mǐn yán.
而后闵颜。
wú hé wéi hū,
吾何为乎,
hào rán qí jiān.
浩然其间。

“虽劳不疚”平仄韵脚


拼音:suī láo bù jiù
平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六宥

作者简介


张耒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作者介绍


张耒的作品风格

  由于他自己早年生活穷困,颠沛流离,后又屡遭贬谪,长期任地方卑官,对社会现实体察甚深,因而对劳苦百姓的关心也颇切,如在《劳歌》一诗中对那些“筋骸长彀”、“半衲遮背”的“负重民”以怜悯;在《和晁应之悯农》一诗中对那些“夜为盗贼朝受刑”的“南山壮儿”以同情等等,等等。也正因为其“哀哉天地间,生民常苦辛”(《粜官粟有感》)的悯农意识,才使他在政治观点上追随苏轼,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而在实践中则主张富国强民,改革弊政,以减轻人民负担,这与司马光等人纯粹的因循守旧乃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与此同时,面对辽、夏对北宋的侵凌,他也积极主张开边御敌,建立奇功。他的《少年行》、《昭陵六马》、《听客话澶渊事》等无不洋溢着一股勃郁的爱国主义精神,读来令人感奋不已。

张耒的生平

  张耒原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后迁居楚州(今淮安市楚州区)。马端临《文献通考》作“谯郡人”,秦少游《书晋贤图后》记载:“独谯郡张文潜与余以为不然……”,他在《思淮亭记》中称“予淮南人也,自幼至壮,习于淮而乐之。”。祖父任职于福建,父亲中进士后,游宦四方,官至三司检法官,因亲老,乞请离京做吴江知县。母亲李文安。外祖父李宗易先以著作佐郎为谯县知县,历官尚书屯田员外郎,知光化军事,仕至太常少卿,以诗文名世,长于写诗,深受当时的大诗人晏殊的赏识。正是在这样的家庭里,张耒从小就受着正统的封建诗礼的熏陶,加之受业于“山阳学官”,少年时即表现出对文辞的灵感,“十有三岁而好为文”(《投知己书》),十七岁作《函关赋》,传诵人口。此后,他游学于陈州,得到当时在陈为学宫的苏辙的厚爱。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出任杭州通判前,来陈州与其弟话别,张耒得以谒见苏轼,颇受青睐,自此便成为苏氏兄弟的门下客,并在东坡引荐下,应举姑苏。熙宁六年(1073年),即张耒二十岁时,由神宗亲策为进士,王安石负责提举,授临淮(今安徽泗县)主簿,开始步入仕途。熙宁八年,苏轼在密州修“超然台”,张耒应约写了《超然台赋》苏轼称他“超逸绝尘”,有秀杰之气,“其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答张文潜书》),这是他们诗文交往的开始。与此前后,张耒与秦观、晁补之也有诗文唱和,结为知交。

  熙宁六年至元丰八年(1073年-1085年),张耒先后在安徽、河南等地做了十多年县尉、县丞一类地方官,并因秩满改官不断,往来京洛间,为政特别辛劳。“我迂趋世拙,十载困微官”(《悼逝》),“飘然羁孤,挈其妻孥,就食四方,莫知所归”(《上蔡侍郎书》)说的就是这段经历。张耒为官清廉,他本想凭着他那微薄的俸禄养其亲小,淡泊平生,然厄运频频而至,他的父母、前妻相继谢世,家境每况愈下,经济拮据,生活困窘。

  元丰八年(1085),神宗崩,年幼的哲宗登位,支持旧党的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反变法派司马光,苏轼、苏辙相继奉调晋京。元祐元年(1086年)大臣范纯仁荐举张耒参加太学学士院考试。这次被荐参加考试的还有黄庭坚、晁补之等人,由翰林学士苏轼命题,考试结果三人同被拔擢,张耒被任为秘书省正字,其后历任著作佐郎、秘书丞、史馆检讨,直到起居舍人。元祐二年(1087年)春,苏轼主持礼部贡举,张耒被聘为读卷官,入试院检点审阅举子试卷。元祐三年(1088年),秦观被召到京师,任太学博士,校正秘书,亦入苏轼门下。在暇日与张耒或举酒欢宴,或同游京都名胜,诗文酬唱,作画题跋,互相砥砺,共受苏轼薰沐。这是他们难以忘怀的欢乐年代,也是北宋文坛上的盛事。他们“一文一诗出,人争传诵之,纸价为贵”。馆阁八年,张耒有缘披览国家藏书,过着“图书堆枕旁,编简自相依”的生活,其文翰学术也日有进益。

  宋哲宗亲政后,新党得势,竭力报复元祐旧臣,随着苏轼等人的被贬,苏门弟子也受到株连。绍圣元年(1094年),张耒在以直龙图阁知润州(今镇江)任上,徙宣州(今宣城)绍圣四年(1097年)贬黄州(今湖北黄冈)酒税监督,再贬复州(宋地名,今湖北天门)监竟陵郡酒税。元符二年(1099年)起为黄州通判。宋徽宗即位,四十七岁的张耒一度内召为太常少卿,后又被启用为兖州、颍州(今阜阳)知州,但为时都很短促。当时苏轼自海南迁内地,张耒赋诗相庆;“今晨风日何佳哉?南极老人度岭来。此翁身如白玉树,已过千百大火聚。”不久,噩耗传来,苏轼于途中卒于常州。张耒在颍州举哀行服,痛悼一代文豪和恩师。未想竟触怒了上方,于崇宁元年(1102年)被贬为房州(今湖北房县)别驾,安置于黄州,这是他在短短六七年内第三次被贬到那里,他在黄州先后共住了七八年,作为逐臣,他不得住官舍和佛寺,只能在柯山旁租屋而居。荒树枯木,蓬蒿满眼,自然令人惆怅莫名,但“江上鱼肥春水生,江南秀色碧云鬟”,倒也给他不少安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柯山脚下,张耒与苏轼弟子潘大临结为紧邻,两人彼此安慰,相濡以沫,共守大节。据载,当时的郡守瞿汝文怜其家贫,欲为其购买一份公田,以种植豆粟蔬菜等,贴补家用,张耒敬谢不取。正是此地的哀和乐使他难以忘怀,故他自号为“柯山”。

  崇宁四年(1105年),秦观的儿子自藤州(今广西藤县)奉父柩归葬扬州,路过黄州时张耒临江祭奠,他为好友的“窜身瘴海,卒仆荒陋”而痛哭失声。泪水未干,黄庭坚又相继去世。崇宁五年,宋徽宗诏除一切党禁,张耒才得任便居住。这年冬天,他自黄州经颍州,回到故乡淮安,大约住了一年多时间。大观年间,移居陈州,监南岳庙,主管崇福宫。由于晚年长期赋闲,他贫病交加,《岁暮即事寄子由先生》云,“肉似闻韵客,斋如持律徒。女寒愁粉黛,男窘补衣裾。已病药三暴,辞贫饭一盂。长瓶卧墙角,短褐倒天吴。宵寐衾铺铁,晨饮火数珠。”可以想见他当时已衣食不继,三月不知肉昧了。

  尽管政治环境是如此恶劣,生活是如此困穷,但诗人并没有向腐朽的蔡京集团屈服。以闻道苏轼自负,终生恪守不移,即使遭受打击也不后悔,且引为人生最大的志趣。诗人就这样坚持着,继苏辙和晁补之谢世之后,也在寂寞和痛苦中死去,据乾隆《山阳县志》载,葬于故土淮安“治北七里”。

  据陆游《老学庵笔记》云:“文潜三子:秬、秸、和,皆中进士第。秬、秸在陈死于兵。和为陕西教官,归葬二兄复遇盗见杀。文潜遂无后,可哀也。”

张耒的文学地位

  张耒是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论文学创作渊源于三苏,提倡文理并重,以为“文以意为车,意以文为马,理强意乃胜,气盛文如驾”(《与友人论文因以诗投之》)。在《答李推官书》中他又明确申说学文在于明理,“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是也”。在文章风格上,他反对奇简,提倡平易;反对曲晦,提倡词达;反对雕琢文辞,力主顺应天理之自然,直抒胸臆,“文章之于人,有满心而发,肆口而成,不待思虑而工,不待雕琢而丽者,皆天理之自然,而情性之道也”(《贺方回乐府序》)。张耒的诗文正是其创作理论的具体体现,长短利弊皆本于此。其文风近似苏辙,苏轼对他有“汪洋冲澹,有一倡三叹之声”的称誉(《答张文潜书》),张表臣也称其文“雄深雅健,纤秾瑰丽,无所不有”(《张右史文集序》)。他擅长辞赋,《哀伯牙赋》抒发曲高者孤独无与,媚众者身安得志的愤闷,《鸣蛙赋》运用各类比喻形容蛙鸣,《雨望赋》描写风雨气势,在立意遣辞上都有超过唐人辞赋之处(《复小斋赋话》)。议论文立意警辟,文笔高奇,如《论法》、《敦俗论》、《悯刑论》诸篇,均为佳作。张耒的诗歌创作成就卓著,汪藻称其诗“体制敷腴,音节疏亮,则后之学公者,皆莫能仿佛”(《柯山张文潜集书后》)。《宋史》本传也说他至晚年,诗风益务平淡,效白居易体,乐府效张籍。诗歌取材广泛,在很多诗篇中反映了当时下层百姓的生活,像《仓前村民输麦行》、《劳歌》、《和晁应之悯农》诸篇,无论是题材,还是表现风格,都与唐代新乐府诗极为相近。张耒诗以平易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苏轼称赞他“气韵雄拔,疏通秀明”(《曲洧旧闻》卷五引),晁补之亦谓“君诗容易不著意,忽似春风花自开”(《题文潜诗册后》)。他作诗喜欢学习唐人,在集中有很多模仿杜甫、李白、韦应物的篇章,开北宋诗人学习唐调风气之先。他注重炼句,吕本中《童蒙诗训》云:“文潜诗自然奇逸,非他人可及,如‘秋明树外天’,‘客灯青映壁,城角冷吟霜’,‘浅山塞带水,旱日白吹风’,‘川坞半夜雨,卧冷五更秋’之类,迥出时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一)。此类佳句可谓俯拾皆是。但是张耒的诗过分强调“满心而发,肆意而成”,因此部分作品显得粗率质直,朱熹曾批评说“张文潜诗有好底多,但颇率尔”,又云“张文潜诗只一笔写去,重意、重字皆不问,然好处亦是绝好”(《朱子语类》卷一四○)。张耒词作不多,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其《风流子》(木叶亭皋下)叙写秋思离愁,铺景朗倩,烘托愁绪无极(《草堂诗余》正集卷六沈际飞评)。张耒的文集,在南宋时即有多种刻本传世:罗仲洪刊本《柯山集》十卷,汪藻刊本《张龙阁集》三十卷,张表臣刊本《张右史文集》七十卷,井晦之刊本《谯郡先生集》一百卷(均见周紫芝《书谯郡先生文集后》)。 

张耒的介绍

  张耒(lěi),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楚州淮阴人。因其仪观甚伟,魁梧逾常,所以人复称其“肥仙”。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张耒的评价

  南宋高宗即位后,下诏追赠苏轼为资政殿学士,赠张耒集英殿修撰,诰词说:“四人以文采风流为一时冠,学者欣慕之及继述之”。既概述了张耒等人的影响,又肯定了其文学成就,终于使张耒等巨名昭彰,流芳千秋。

  在苏轼、苏辙、黄庭坚、晁补之、秦观等相继辞世后,仍作为文坛中流砥柱,传道授业,光大文风。《宋史·文艺传》称其:“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

张耒的评价

  张耒平生仕途坎坷,屡遭不幸,可他从未忘怀操写诗文。其著作被后人多次雕版印行,名为《柯山集》、《张右史文集》、《宛丘集》等,今人李逸安、孙通海、傅信三人编辑的《张耒集》,收诗约二千三百首,散文、史论、议论近三百篇,真可谓洋洋大观矣!其诗早年体制丰腴,音节浏亮,东坡称之“汪洋冲淡,有一唱三叹之音”,晚岁落其华,趋务平易,酷肖白乐天(居易)、张文昌(籍),一时独步吟坛;其文则雄深雅健。纤秾瑰丽,无所不有,蔚然成家。

张耒的文集版本

  其文集今存主要有四种版本:《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存清康熙吕无隐钞本、《四库全书》本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存武英殿聚珍版本、广雅书局刻本,见于《宛丘先生集》而不见于《柯山集》的诗文,均辑入该本《拾遗》。《张右史文集》六十五卷,存明[url]万历抄本、清雍正七年谢浦泰抄本等。《张文潜文集》十三卷,存明嘉靖三年郝梁刻本。四种版本文集所收篇目互有差异。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有李逸安等校点《张耒集》,较为完备精审。张耒还撰有《明道杂志》一卷,南宋庆元时陈升刻于黄州,现存明刻本、《唐宋丛书》本、《学海类编》本。《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六首。《全宋诗》卷一一五五至一八七录其诗三十三卷。《全宋文》卷二七五○至二七七一收其文二十二卷。事迹见《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宋史》卷四四四本传。近人邵祖寿编有《张文潜先生年谱》一卷。

  张耒对诗文创作亦有他自己的观点,其核心则是以理为主,辞情翼之。“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夫决水于江、河、淮、海也,顺道而行,滔滔汩汩,日夜不止,冲砥柱、绝吕梁,放于江湖而纳之海,其舒为沦涟,鼓为波涛,激之为风飙,怒之为雷霆,蚊龙鱼鳖,喷薄出没,是水之奇变也。水之初,岂若是哉!顺道而决之,因其所遇而变生焉。……江、河、淮、海之水,理达之文也,不求奇而奇至矣。”(《宋史》本传)。又云:“文章之于人,有满心而发,肆口而成,不待思虑而工,不待雕琢而丽者,皆天理之自然而情性之道也”(《贺方回乐府序》),一时之学者奉为至言。平心而论,强调在创作过程的发抒真情、笔随意驱,自有其合理性的一面,而且的确也是把握了文艺创作的规律,但一味地否认构思、修饰、琢磨、锤炼等在创作过程中的必要性,则又不免矫枉过正。作者本人的创作也正因了其自立的樊篱,因而多少显得肌理有余而文采不足,略嫌枯槁相。其创作成就前未及东坡(苏轼),后不如放翁(陆游),痼或即是。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