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耳听松风”出自宋代洪咨夔的《洪园洗心堂饮中偶成》,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ǐ ěr tīng sōng fē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洗耳听松风”全诗:官事何时了,抽身朱墨丛。
未霜乌桕赤,得日紫薇红。
山势西南缺,湖光左右通。
引将丝竹却,洗耳听松风。
《洪园洗心堂饮中偶成》是宋代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官事何时了,抽身朱墨丛。
未霜乌桕赤,得日紫薇红。
山势西南缺,湖光左右通。
引将丝竹却,洗耳听松风。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洪园洗心堂的场景,表达了对官场繁琐之事的厌倦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诗人希望能够远离官场的纷扰,回归自然,洗净心灵的尘埃,以享受宁静和自由。他用自然景物的形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并通过音乐的表演来感受大自然的声音。
赏析:
1. 第一句“官事何时了,抽身朱墨丛。”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渴望远离的情绪。朱墨指的是官场中的繁文缛节和繁琐的事务。
2. 第二句“未霜乌桕赤,得日紫薇红。”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乌桕是一种秋天开花的树木,未霜表示初秋时节,赤色的乌桕和紫红色的紫薇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自然万物的美丽。
3. 第三句“山势西南缺,湖光左右通。”描绘了洪园洗心堂所处的自然环境。山势的西南方向有一处缺口,湖水在洗心堂的周围流动,形成了一幅自然秀美的景色。
4. 第四句“引将丝竹却,洗耳听松风。”通过音乐的表演,诗人营造了一种清新的氛围。丝竹指的是乐器,诗人通过音乐引发的声音来传达大自然的美妙之音,使人心旷神怡。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音乐的形象来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宁静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的美丽和音乐的悠扬,诗人希望能够洗净心灵,远离尘嚣,获得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这首诗词既展现了宋代士人对自然的热爱,也抒发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hóng yuán xǐ xīn táng yǐn zhōng ǒu chéng
洪园洗心堂饮中偶成
guān shì hé shí le, chōu shēn zhū mò cóng.
官事何时了,抽身朱墨丛。
wèi shuāng wū jiù chì, dé rì zǐ wēi hóng.
未霜乌桕赤,得日紫薇红。
shān shì xī nán quē, hú guāng zuǒ yòu tōng.
山势西南缺,湖光左右通。
yǐn jiāng sī zhú què, xǐ ěr tīng sōng fēng.
引将丝竹却,洗耳听松风。
拼音:xǐ ěr tīng sōng fēng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洪咨夔(1176~1236),嘉泰元年(1201)进士。授如皋主簿,累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加端明殿学士。卒谥忠文。
洪咨夔为人正直敢言。在现存的 920多首诗里,像"今岁啼饥眼欲枯"(《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其四),这样直接反映农民生活疾苦的诗句并不少见。又如《次韵闵饥》其一写道"贵人生长不知田,丝竹声中醉饱眠。渠信春山青草尽,排门三日未炊烟。"已接触到农村贫富对立的事实。他感叹"月行九霄上,安知下民愁"(《酬程嘉定杨汉州见和》其二),足见其十分同情人民。他也常有讽刺官吏、讥刺朝政之作,如《狐鼠》一诗,最为淋漓痛快。他善于描写农村景物,如描绘牧童"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夏至过东市》其一),笔调清新、生活气息浓厚。不过他受江西诗派影响较深,也有一些平庸之作。
著作有《平斋文集》32卷、《平斋词》1卷等。其《平斋文集》所收多为讲经及制诰之文,余为诗歌、杂文,其词“淋漓激壮,多抑塞磊落之感”,风格颇似辛弃疾,清毛晋将其刊入《宋六十名家词》。《平斋文集》32卷,有《四部丛刊》影宋本;又有洪氏《晦木斋丛书》本,收诗寥寥。《平斋词》有汲古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