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肯同住”出自宋代赵蕃的《徙居祖印寺》,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uán jiā kěn tóng zhù,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全家肯同住”全诗:十载依修竹,今秋始一辞。
琴书与俱载,风月故长随。
四海均为寓,旁观莫浪疑。
全家肯同住,未愧鹿门期。
《徙居祖印寺》是宋代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十年来一直依靠修竹为伴,直到今年秋天才离开。琴书与我同行,风景和月色一直相伴。无论在四方漂泊,旁观者都不必怀疑。只有全家团聚在一起,才不辜负我们鹿门的期望。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赵蕃离开祖印寺的心情和感慨。诗中表达了十年来作者与修竹相伴的情景,以及他在这个秋天离开的决定。琴书象征着他的学识和才华,而风景和月色则代表着他一直以来的陪伴。无论他在四方漂泊,旁观者都不必怀疑他的决定和他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只有全家团聚在一起,才能不辜负他在鹿门寺所寄予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离开祖印寺的心情和对于家庭团聚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修竹、琴书、风月等意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修竹象征着寂静和坚韧,它与作者一同度过了十年的时光,是他心灵的寄托和依靠。离开祖印寺后,琴书成为了他的伴侣,象征着他的学识和才华。风月则代表着美好的自然景色和闲适的生活。诗词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于追寻自由和团聚的渴望,以及对于家庭和传统价值的珍视。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于家庭团聚和追求自由的渴望,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和家族情感的珍视。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运用象征意象,赵蕃将个人情感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展示了他对于人生、家庭和传统的思考和追求。
xǐ jū zǔ yìn sì
徙居祖印寺
shí zài yī xiū zhú, jīn qiū shǐ yī cí.
十载依修竹,今秋始一辞。
qín shū yǔ jù zài, fēng yuè gù cháng suí.
琴书与俱载,风月故长随。
sì hǎi jūn wèi yù, páng guān mò làng yí.
四海均为寓,旁观莫浪疑。
quán jiā kěn tóng zhù, wèi kuì lù mén qī.
全家肯同住,未愧鹿门期。
拼音:quán jiā kěn tóng zhù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七遇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