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贮随时任浅深”出自唐代齐己的《谢人惠端溪砚》,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án zhù suí shí rèn qiǎn shē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含贮随时任浅深”全诗:端人凿断碧溪浔,善价争教惜万金。
砻琢已曾经敏手,研磨终见透坚心。
安排得主难移动,含贮随时任浅深。
保重更求装钿匣,闲将濡染寄知音。
中文译文:
我要谢谢那位慷慨的人,他给了我一块端溪砚。
他不愿意卖它,以至于引起了很多人争相惜购。
我用心细心琢磨过它的形状,打磨过它的表面,最终彻底看透了它的内心。
它的安排是如此坚固,无法动摇,其中蕴含的价值也随着使用时机的不同而改变。
我希望能够把它放在钿匣之中,好好保重,并且可以随时拿出来濡染墨水,传情达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齐己得到一块名贵的砚台,他深感惊喜与感激之情,因为这块砚台是由“端人”(砚台的制作者)在“端溪”中凿刻而成的。这块砚台被喻为价值连城的宝物,人们都争相珍惜并愿意以高价购买。诗人经过仔细琢磨和打磨后,对这块砚台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透过它的外表,透视到了其内在的坚硬和价值。诗人希望能够妥善保管这块砚台,并用它来书写、沾墨,表达心意,建立深厚的友谊。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块砚台,表达了诗人对别人的慷慨以及对砚台的喜爱和珍视之情。诗人通过琢磨和打磨砚台的过程,把对砚台的赞美和对砚台内在价值的认识融入其中,展示了他对艺术家的敬佩和对杰出作品的赞美之情。此外,这首诗也可以理解为对友情的赞颂,砚台可以象征友情的珍贵与坚固。整首诗用意深远,表达了诗人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探讨了艺术品和友情的真定性质和价值所在。
xiè rén huì duān xī yàn
谢人惠端溪砚
duān rén záo duàn bì xī xún, shàn jià zhēng jiào xī wàn jīn.
端人凿断碧溪浔,善价争教惜万金。
lóng zuó yǐ céng jīng mǐn shǒu,
砻琢已曾经敏手,
yán mó zhōng jiàn tòu jiān xīn.
研磨终见透坚心。
ān pái dé zhǔ nán yí dòng, hán zhù suí shí rèn qiǎn shēn.
安排得主难移动,含贮随时任浅深。
bǎo zhòng gèng qiú zhuāng diàn xiá, xián jiāng rú rǎn jì zhī yīn.
保重更求装钿匣,闲将濡染寄知音。
拼音:hán zhù suí shí rèn qiǎn shēn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仄韵) 去声二十七沁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