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岂知东与西”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岂知东与西”出自唐代张籍的《南归》,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ǐ zhī dōng yǔ xī,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岂知东与西”全诗

《南归》

岂知东与西

促促念道路,四支不常宁。
行车未及家,天外非尽程。
骨肉待我欢,乡里望我荣。
岂知东与西,憔悴竟无成。
人言苦夜长,穷者不念明。
惧离其寝寐,百忧伤性灵。
世道多险薄,相劝毕中诚。
远游无知音,不如商贾行。
达人有常志,愚夫劳所营。
旧山行去远,言归乐此生。


赏析


《南归》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因游子返乡的心情。诗人表达了他急切地思念家乡和亲人,同时也对离家久远、在他们那里并未有所成就的自己感到悲伤和无奈。

诗中的第一句“促促念道路,四支不常宁”表示诗人快马加鞭地奔向家乡的心情,但是心里却没有一点安宁。他迫切地想要回家团聚,但他的旅程好像永远都无法抵达终点。

第二句“行车未及家,天外非尽程”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离家的遥远,就像他的旅途似乎永远无法到达。他感叹自己的亲人在等待他的回家,乡里也期盼着他的成功和荣耀。然而,他却不知道他的辛苦奔波换来的只是疲惫和失望。

第三句“骨肉待我欢,乡里望我荣”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和乡亲的思念和渴望。他希望能够给亲人带来喜悦,给家乡带来荣耀。但是,他憔悴不堪,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也让家人和乡亲感到失望。

第四句“岂知东与西,憔悴竟无成”表达了诗人对他为了寻求成功而东奔西跑的困惑和失落。他没有意识到旅途中的艰辛和困苦最终没有带来成就。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诗人对现实的痛苦和无奈。“人言苦夜长,穷者不念明”指出了富裕的人可以享受安逸的夜晚,而贫困的人则更加担心和焦虑。他们无法享受到美好的夜晚和温馨的生活。

“惧离其寝寐,百忧伤性灵”表达了诗人对分离和孤独的恐惧和痛苦。他的思想受到种种忧虑的困扰,心灵备受伤害。

诗的最后几句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自己命运的反思表达了诗人的感悟。“世道多险薄,相劝毕中诚。远游无知音,不如商贾行。”诗人认为社会道路充满了险阻和坎坷,他们之间的劝告是真诚的。与其远离家乡孤独地旅行,还不如成为商人或者商人。商人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他们的事业成就可以被人们所了解和认可。

“达人有常志,愚夫劳所营。旧山行去远,言归乐此生。”这是诗人对自己和智者之间的对比的思索。智者拥有坚定的志向和追求,而自己却在辛勤努力中受苦。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回到家乡的愉悦和满足的渴望和期望。

综上所述,《南归》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诗人张籍迫切思念家乡、返乡心切的情感。他描绘了自己漫长而孤独的旅途,思考了人生的困顿和社会的虚伪。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家乡和亲人深深的眷恋和思念,表达了对命运和现实的痛苦和无奈。诗中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诗人得出了一些个人的认识和思考,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些新的规划和期望。同时,诗人也暗示了自己希望回到家乡的愉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岂知东与西”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nán guī
南归

cù cù niàn dào lù, sì zhī bù cháng níng.
促促念道路,四支不常宁。
xíng chē wèi jí jiā, tiān wài fēi jǐn chéng.
行车未及家,天外非尽程。
gǔ ròu dài wǒ huān, xiāng lǐ wàng wǒ róng.
骨肉待我欢,乡里望我荣。
qǐ zhī dōng yǔ xī, qiáo cuì jìng wú chéng.
岂知东与西,憔悴竟无成。
rén yán kǔ yè zhǎng, qióng zhě bù niàn míng.
人言苦夜长,穷者不念明。
jù lí qí qǐn mèi, bǎi yōu shāng xìng líng.
惧离其寝寐,百忧伤性灵。
shì dào duō xiǎn báo, xiāng quàn bì zhōng chéng.
世道多险薄,相劝毕中诚。
yuǎn yóu wú zhī yīn, bù rú shāng gǔ xíng.
远游无知音,不如商贾行。
dá rén yǒu cháng zhì, yú fū láo suǒ yíng.
达人有常志,愚夫劳所营。
jiù shān xíng qù yuǎn, yán guī lè cǐ shēng.
旧山行去远,言归乐此生。

“岂知东与西”平仄韵脚


拼音:qǐ zhī dōng yǔ xī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八齐

作者简介


张籍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作者介绍


张籍的轶事

  据冯贽《云仙散录》中记载,晚唐诗人张籍曾因为迷恋杜甫诗歌,把杜甫的名诗一样一样地烧掉,烧完的纸灰拌上蜂蜜,一天早上吃三匙。一天,张籍的朋友来拜访他,看到张籍正在拌纸灰,很是不解,就问道:“张籍,你为什么把杜甫的诗烧掉,又拌上蜂蜜吃了呢?”张籍说:“吃了杜甫的诗,我便能写出和杜甫一样的好诗了!”好友哈哈大笑。

张籍的生平

  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至和州,访张籍。贞元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荐张籍,贞元15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年)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年(821年),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年),迁国子司业。

  南唐末年张洎收集张籍诗400多首,钱公辅名为《木铎集》12卷。南宋末年汤中以家藏元丰八年写本为主,兼以各本校定,编为《张司业集》8卷,附录1卷,魏峻刊刻于平江。今传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张文昌文集》 4卷,共收诗317首。明嘉靖万历间刻本《唐张司业诗集》8卷,共收诗450多首,《四部丛刊》曾据以影印。

  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它为底本,并参照现存各本进行校勘删补,编成《张籍诗集》8卷,共收诗480多首。另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张籍有《论语注辨》2卷。

张籍的诗集

  张籍诗歌创作大致有3个时期。40岁前为早期。40-50岁为中期,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50岁后为晚期。这时生活逐渐安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诗。他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其诗作的特点是语言凝练而平易自然。和当时的王建齐名,世称“张王”。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妇怨》,另一类描绘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 如《采莲曲》、《江南曲》。

  张籍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善于概括事物对立面,在数篇或一篇之中形成强烈对比,又善用素描手法,细致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其体裁多为“即事名篇”的新乐府,有时沿用旧题也能创出新意。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峭炼含蓄,常以口语入诗。他还着意提炼结语,达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讽刺效果。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对晚唐五律影响较大。

  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张籍诗集》。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