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不杂轩冕居”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不杂轩冕居”出自宋代叶茵的《晚年辟地为圃僭用老坡和靖节归田园居六韵》,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zá xuān miǎn jū,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不杂轩冕居”全诗

《晚年辟地为圃僭用老坡和靖节归田园居六韵》

不杂轩冕居

疏牖炷柏子,日与琴书娱。
已复回商飚,凉意浮郊墟。
自成松菊趣,不杂轩冕居
悠悠鸟脱罟,局局兔守株。
试叩塞上翁,得丧为何如。
元亭抱至道,诗发道之余。
利名莫能束,精神游太虚。
冥想田园归,其乐无时无。


赏析


晚年辟地为圃僭用老坡和靖节归田园居六韵

疏牖炷柏子,日与琴书娱。
已复回商飚,凉意浮郊墟。
自成松菊趣,不杂轩冕居。
悠悠鸟脱罟,局局兔守株。
试叩塞上翁,得丧为何如。
元亭抱至道,诗发道之余。
利名莫能束,精神游太虚。
冥想田园归,其乐无时无。

译文:
在晚年,我开辟了一片地作为园圃,占用了坡地和平稳的田地,回归乡村居住。我敞开窗户,点燃柏木香,白天和琴书相伴娱乐。清风吹拂着回到这里的商风,凉意荡漾于郊野村庄。自然形成了松树和菊花的趣味,不再受到繁华官邸的干扰。鸟儿自由自在地脱离了罗网,兔子们守株待兔。我想试着去拜访塞上的老人,问问他失去亲人后的生活如何度过。元亭心怀至道,写诗表达了修行之余的心境。权利和名利不能束缚住我的精神,我心灵在广阔的太虚空间中自由飘游。陷入冥想中,我回归田园生活,这种乐趣无时无刻不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叶茵的作品,描述了晚年时回归乡村的生活情景和内心的宁静。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心灵的自由与追求至道的态度。

诗的开头,叶茵以“疏牖炷柏子,日与琴书娱”描绘了自己的居所,疏牖敞开,柏木的香气弥漫,白天伴随着琴书的声音,营造出宁静和舒适的氛围。接着,叶茵提到“商飚”,这里指商代时的风俗,意味着古老的风尘回归,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乡村的宁静。凉意在郊野村庄中弥漫,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回归田园生活后的愉悦和满足。松树和菊花成为他的伴侣,自然的趣味让他摆脱了繁华都市的纷扰,回归了宁静的田园生活。鸟儿自由地飞翔,兔子守株待兔,都展示了大自然中万物各得其宜的状态,与现代社会中功利盈利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叶茵以“试叩塞上翁,得丧为何如”表达了对失去亲人的老人的关切和思考。他想知道老人在失去亲人后是如何面对生活的,寻求智慧和答案。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追求至道的心境,将诗作作为修行的一部分,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思考和感悟。他认为利名不能束缚住真正的精神追求,而是要在精神层面上自由地漫游于太虚之境。

最后,诗人陷入冥想之中,回归田园生活的乐趣无时无刻不在。整首诗表达了叶茵晚年回归乡村、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心境和态度。他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思考人生意义,呈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以及追求至道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叶茵晚年归田园的生活情景和内心的愉悦与追求。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的抒发,诗人传递了对于宁静与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于精神追求和田园生活的热爱。整首诗意境高远,字字珠玑,给人一种宁静、舒适和思考人生意义的感受。

“不杂轩冕居”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wǎn nián pì dì wèi pǔ jiàn yòng lǎo pō hé jìng jié guī tián yuán jū liù yùn
晚年辟地为圃僭用老坡和靖节归田园居六韵

shū yǒu zhù bǎi zi, rì yǔ qín shū yú.
疏牖炷柏子,日与琴书娱。
yǐ fù huí shāng biāo, liáng yì fú jiāo xū.
已复回商飚,凉意浮郊墟。
zì chéng sōng jú qù, bù zá xuān miǎn jū.
自成松菊趣,不杂轩冕居。
yōu yōu niǎo tuō gǔ, jú jú tù shǒu zhū.
悠悠鸟脱罟,局局兔守株。
shì kòu sāi shàng wēng, dé sàng wèi hé rú.
试叩塞上翁,得丧为何如。
yuán tíng bào zhì dào, shī fā dào zhī yú.
元亭抱至道,诗发道之余。
lì míng mò néng shù, jīng shén yóu tài xū.
利名莫能束,精神游太虚。
míng xiǎng tián yuán guī, qí lè wú shí wú.
冥想田园归,其乐无时无。

“不杂轩冕居”平仄韵脚


拼音:bù zá xuān miǎn jū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六鱼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