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宴罢调筝奏离鹤”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宴罢调筝奏离鹤”出自唐代王昌龄的《行路难》,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àn bà diào zhēng zòu lí hè,诗句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

“宴罢调筝奏离鹤”全诗

《行路难》

宴罢调筝奏离鹤

双丝作绠系银瓶,百尺寒泉辘轳上。
悬丝一绝不可望,似妾倾心在君掌。
人生意气好迁捐,只重狂花不重贤。
宴罢调筝奏离鹤,回娇转盼泣君前。
君不见,眼前事,岂保须臾心勿异。
西山日下雨足稀,侧有浮云无所寄。
但愿莫忘前者言,锉骨黄尘亦无愧。
行路难,劝君酒,莫辞烦,美酒千钟犹可尽,心中片愧何可论。
一闻汉主思故剑,使妾长嗟万古魂。


赏析


行路难

双丝作绠系银瓶,
百尺寒泉辘轳上。
悬丝一绝不可望,
似妾倾心在君掌。

人生意气好迁捐,
只重狂花不重贤。
宴罢调筝奏离鹤,
回娇转盼泣君前。

君不见,眼前事,
岂保须臾心勿异。
西山日下雨足稀,
侧有浮云无所寄。

但愿莫忘前者言,
锉骨黄尘亦无愧。
行路难,劝君酒,
莫辞烦,美酒千钟犹可尽,
心中片愧何可论。

一闻汉主思故剑,
使妾长嗟万古魂。

【中文译文】
行走在路上艰难,
双丝制成的头绳系在银瓶上。
百尺高的寒泉呼哧呼哧地转动,
绳子一头离去,永不可望见,
仿佛是我倾心地把握在你手心。

人生意气喜欢迁移放弃,
只看重那些狂野的花朵,而不在乎才能和贤德。
宴会结束,我调起筝弹奏离人的悲鸣,
回头娇骄地转盼,泪水滴在你面前。

你难道没有看到,眼前的事物,
难以保持一息之间心意不变吗?
西山的太阳下沉,雨水稀少,
旁边有些浮云,找不到栖息的地方。

但愿你不要忘记之前的话,
我作为人类的残骸也无愧。
行走在路上艰难,
劝你喝酒,不要辞烦,
美酒千钟也还可以尽兴,
心中的愧怕是难以估量。

一听到汉主思念旧剑的故事,
我为自己的灵魂长嗟叹万古之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行路难》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诗中表达了行走在路上的艰辛和迁徙的意志,描绘了情感的纠葛和人生的追求。

首两句描绘了行走在困难的道路上,寓意着艰难的人生旅程。银瓶是把细丝绳绕在上面,代表着人的命运,而辘轳转动代表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动。

接下来两句描述了作者对于某种爱情的渴望,用“悬丝一绝不可望,似妾倾心在君掌”来表达作者对于心仪之人的期待和倾心。

第三段表达了人生短暂而意气风发的心态,担忧过多的追求可能会导致脱离正道,只追求狂野的欢愉,而忽略了真正的才华和德行。

第四段以音乐的形式表达了离人的悲伤和思念,情感的波动和温柔的转盼都在这里表达出来。

第五段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浮云无所寄的形象暗示了困顿无助的心境。

第六段表达了背负的过去,并表示希望不会忘记曾经的承诺和为之奋斗的理想,即使沉溺于黄土之中也无愧于心。

最后一段以古人故事为背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自身生命的思索。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情的抒发,充满了浓郁的哲学味道,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坎坷和迷茫的感受,抒发了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宴罢调筝奏离鹤”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xíng lù nán
行路难

shuāng sī zuò gěng xì yín píng, bǎi chǐ hán quán lù lú shàng.
双丝作绠系银瓶,百尺寒泉辘轳上。
xuán sī yī jué bù kě wàng,
悬丝一绝不可望,
shì qiè qīng xīn zài jūn zhǎng.
似妾倾心在君掌。
rén shēng yì qì hǎo qiān juān, zhǐ zhòng kuáng huā bù zhòng xián.
人生意气好迁捐,只重狂花不重贤。
yàn bà diào zhēng zòu lí hè, huí jiāo zhuǎn pàn qì jūn qián.
宴罢调筝奏离鹤,回娇转盼泣君前。
jūn bú jiàn, yǎn qián shì,
君不见,眼前事,
qǐ bǎo xū yú xīn wù yì.
岂保须臾心勿异。
xī shān rì xià yǔ zú xī, cè yǒu fú yún wú suǒ jì.
西山日下雨足稀,侧有浮云无所寄。
dàn yuàn mò wàng qián zhě yán, cuò gǔ huáng chén yì wú kuì.
但愿莫忘前者言,锉骨黄尘亦无愧。
xíng lù nán, quàn jūn jiǔ,
行路难,劝君酒,
mò cí fán, měi jiǔ qiān zhōng yóu kě jǐn, xīn zhōng piàn kuì hé kě lùn.
莫辞烦,美酒千钟犹可尽,心中片愧何可论。
yī wén hàn zhǔ sī gù jiàn, shǐ qiè zhǎng jiē wàn gǔ hún.
一闻汉主思故剑,使妾长嗟万古魂。

“宴罢调筝奏离鹤”平仄韵脚


拼音:yàn bà diào zhēng zòu lí hè
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药

作者简介


王昌龄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作者介绍


王昌龄的作品风格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故人称“七绝圣手”。其诗歌体裁很大一部分是易于入乐的七言绝句。内容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力。其诗歌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他的许多描写边塞生活的七绝被推为边塞名作,《出塞》一诗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由于王昌龄的诗歌最专于七绝,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清沈德潜说:“五言绝右丞(王维)、供奉(李白);七言绝龙标(王昌龄)、供奉。妙绝古今,别有天地。”

王昌龄的介绍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而《新唐书 文苑传》称其为江宁人,或为误会。殷璠《河岳英灵集》又称"太原王昌龄"。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璠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王昌龄的生平

  王昌龄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昌龄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由于吃了些许海鲜而痈疽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还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与李白相见,又都在贬途。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郊游,也都有留诗。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除了上文所说被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有人认为在天宝六载秋。《詹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被贬为龙标尉。但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迂回至亳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昌龄”。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

  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闾丘晓因忌才而杀害了王昌龄,是对我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破坏。王昌龄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边塞诗流传千古。

王昌龄的评价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这些都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 《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边塞诗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中的边塞诗作品就相当丰富了(如《小雅出车》《六月》等)。唐朝的边塞诗发展到了顶峰,仅就其数量就有近2000首,达到了各代边塞诗数量的总和。以高适、岑参与王昌龄为主的边塞诗派,是浪漫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的边塞之作,表现了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抒发了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还描写了西北边疆奇异壮丽的景色。同时也反映了征夫思妇的幽怨和战士的艰苦,各民族之间、将军和士卒之间的矛盾。边塞诗反映了这个时代中有关战争各方面的现实,产生了许多优秀杰出的诗篇。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宽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练的技巧,于这情境之外又扩大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在最平实无华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最具代表的是《出塞》 。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