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伫立又何如”出自宋代赵蕃的《寄赵元归并属元默三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ù lì yòu hé rú,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伫立又何如”全诗:默也未识面,向来曾予书。
由来几兄弟,绝叹每乖疏。
见说长沙驿,犹迟古寺车。
差池今再矣,伫立又何如。
《寄赵元归并属元默三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默也未识面,向来曾予书。
由来几兄弟,绝叹每乖疏。
见说长沙驿,犹迟古寺车。
差池今再矣,伫立又何如。
诗意:
这首诗写给赵元归和元默的信函,表达了作者与他们长期书信往来却未曾见面的遗憾之情。作者感慨兄弟之间的离散和疏远,听说赵元归正在长沙驿(驿站)旅行,但连去拜访古寺的车辆也迟迟未到。作者对于兄弟之间的隔阂感到痛心,并思索着自己在此时此刻的立场和境遇。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兄弟之间疏远的感叹和对时光流转的无奈。虽然未提及兄弟之间的具体情况,但透过诗中的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念之情和对心灵交流的渴望。
诗中的"默也未识面"表明作者与元默尽管有书信往来,但从未真正见面,这种虚拟的相识增加了作者的惆怅和无奈。"由来几兄弟,绝叹每乖疏"表达了作者对兄弟情谊逐渐疏远的悲伤,暗示着兄弟之间的隔阂和时间的冲刷。
诗中提到的长沙驿和古寺车是诗人情感的象征,长沙驿是一个旅途中的驿站,暗示着元归正在外游历,而古寺车则代表着诗人向往的心灵净土。然而,车辆迟迟未到,意味着诗人与元归之间的相聚被推迟,心灵的寄托也未能实现。
诗的最后两句"差池今再矣,伫立又何如"表达了作者对于兄弟间隔阂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思索。"差池"指的是隔阂和阻碍,而"今再矣"则表示这种隔阂再次出现,增加了作者的失望和无助。最后一句"伫立又何如"表明作者在思考自己的立场和境遇,对于兄弟间关系的发展感到迷茫。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对兄弟情谊的追忆,给人以深思的空间。
jì zhào yuán guī bìng shǔ yuán mò sān shǒu
寄赵元归并属元默三首
mò yě wèi shí miàn, xiàng lái céng yǔ shū.
默也未识面,向来曾予书。
yóu lái jǐ xiōng dì, jué tàn měi guāi shū.
由来几兄弟,绝叹每乖疏。
jiàn shuō cháng shā yì, yóu chí gǔ sì chē.
见说长沙驿,犹迟古寺车。
chā chí jīn zài yǐ, zhù lì yòu hé rú.
差池今再矣,伫立又何如。
拼音:zhù lì yòu hé rú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六鱼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