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杉松老别时”出自唐代马戴的《送僧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ī yī shān sōng lǎo bié shí,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一一杉松老别时”全诗:亲在平阳忆久归,洪河雨涨出关迟。
独过旧寺人稀识,一一杉松老别时。
龛中破衲自持行,树下禅床坐一生。
来往白云知岁久,满山猿鸟会经声。
《送僧二首》是唐代马戴的诗作,描写了在平阳追忆久违的归乡、出关时洪河涨水迟迟未退,独自走过人烟稀少的旧寺,破衲袍上伴随着长久的行走,坐在禅床上扎根一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的感慨以及禅宗修行的坚持和执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亲自在平阳追忆久违的归乡,
洪河因雨涨,路途被延迟。
独自走过人迹罕见的旧寺院,
唯有一棵棵杉树见证着相聚与分离。
破衲僧衣一直伴随行走,
禅床下坐上了一生。
白云来来往往,见证岁月的流逝,
山中猿鸟听见经声。
诗意和赏析:
马戴的《送僧二首》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禅宗僧人的旅途经历和修行历程。诗中的僧人在平阳,一方面忆起久违的乡愁,另一方面无奈于洪河因雨涨水而出关迟迟未能启程。他孤独地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旧寺院,看到了稀少的人迹和熟悉的杉树。他的僧衣上裂开了破洞,这是多年行走的见证,而他的一生则扎根在禅床上。白云来来往往,山中的猿鸟伴随着经声,告诉他时间的流逝。
这首诗传达了马戴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僧人修行的坚持和执着。通过描写僧人的旅途和禅修,诗人折射出自己的心灵追求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的寺院、杉树、破衲土僧衣以及禅床等元素,都成为了寄托诗人情感和思想的符号。整首诗意境清幽,给人一种宁静和悠远的感觉。通过对禅修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寻求心灵归宿和追求内心平和的愿望。
sòng sēng èr shǒu
送僧二首
qīn zài píng yáng yì jiǔ guī, hóng hé yǔ zhǎng chū guān chí.
亲在平阳忆久归,洪河雨涨出关迟。
dú guò jiù sì rén xī shí, yī yī shān sōng lǎo bié shí.
独过旧寺人稀识,一一杉松老别时。
kān zhōng pò nà zì chí xíng, shù xià chán chuáng zuò yī shēng.
龛中破衲自持行,树下禅床坐一生。
lái wǎng bái yún zhī suì jiǔ, mǎn shān yuán niǎo huì jīng shēng.
来往白云知岁久,满山猿鸟会经声。
拼音:yī yī shān sōng lǎo bié shí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江苏省东海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早年屡试落第,困于场屋垂30年,客游所至,南极潇湘,北抵幽燕,西至沂陇,久滞长安及关中一带,并隐居于华山,遨游边关。直至武宗会昌四年(844年)与项斯、赵嘏同榜登第。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为太原幕府掌书记,以直言获罪,贬为龙阳(今湖南省汉寿)尉,后得赦还京。懿宗咸通末,佐大同军幕。咸通七年(867年)擢国子太常博士。
工诗属文,其诗凝炼秀朗,含思蕴藉,饶有韵致,无晚唐纤靡僻涩之习。尤以五律见长,深得五言律之三昧。与薛能、顾非熊、殷尧藩等友善,均有诗篇往来;又与贾岛、姚合为诗友,唱酬尤多。善于抒写羁旅之思和失意之慨,蕴藉深婉,秀朗自然。
《落日怅望》、《楚江怀古》、《送人游蜀》、《灞上秋居》等,历来颇为传诵。《出塞词》、《关山曲》等,慷慨激壮,是晚唐较好的边塞诗。乐府诗《征妇叹》哀伤惨恻,最有讽谕。杨慎《升庵诗话》举其《楚江怀古》“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一联,谓“虽柳吴兴(柳恽)无以过也”。部分边塞之作,如《陇上独望》、《边将》、《射雕骑》等,也较沉雄激壮。五古《征妇叹》颇能刻画征妇悲痛心情。七言绝句亦有佳作。宋严羽、明杨慎、清王士祯等,均推其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叶矫然则称:“晚唐之马戴,盛唐之摩诘也。”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认为“晚唐诗人,马戴骨格最高”。翁方纲《石洲诗话》更以其五律“直可与盛唐诸贤侪伍,不当以晚唐论矣”。
诗作多为投赠、应酬或写羁旅、山林之作,较少反映社会现实。在《全唐诗》录存其诗172首,编为2卷。生平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有传。
唐咸通九年(869年)病卒于国子太常博士任上,终年约70岁。著有《会昌进士诗集》1卷,《补遗》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