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别绪金樽倾”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别绪金樽倾”出自南北朝谢朓的《奉和随王殿下诗 十四》,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ié xù jīn zūn qī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别绪金樽倾”全诗

《奉和随王殿下诗 十四》

别绪金樽倾

分悲玉瑟断。
别绪金樽倾
风入芳帷散。
缸华兰殿明。
想折中园草。
共知千里情。
行云故乡色。
赠此一离声。


赏析


《奉和随王殿下诗 十四》是南北朝时期谢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分悲玉瑟断。
别绪金樽倾。
风入芳帷散。
缸华兰殿明。
想折中园草。
共知千里情。
行云故乡色。
赠此一离声。

诗意:
这首诗以随王殿下的命题为题材,表达了离情别绪的悲伤和思念之情。作者通过描绘音乐、饮宴、花香、建筑、园林以及离别的声音等元素,将离别的情感表达得深刻而细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别离之情的真挚感受。下面对每一句进行解析:

1. "分悲玉瑟断":将悲伤之情与玉瑟的声音相联想,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分离之苦。

2. "别绪金樽倾":金樽指的是饮酒的容器,意味着酒宴的离别场景,通过饮酒来消解别离带来的伤感。

3. "风入芳帷散":芳帷指的是香幔,风吹散了帷幔上的香气,暗示着别离的伤感弥漫在空气中。

4. "缸华兰殿明":缸华兰殿是指华丽的宫殿,这里描绘了宫殿的光辉璀璨,突出了离别的场景的庄严和悲凉。

5. "想折中园草":中园草指的是园中的草地,这里表达了作者离别后思念之情,想要摘取园中的草来怀念。

6. "共知千里情":表达了离别之情深沉而广泛,不仅作者独自感受,也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和共鸣的。

7. "行云故乡色":行云指的是云彩的流动,故乡色指的是故乡的景色。这里通过云彩的变幻来表达对故乡景色的思念之情。

8. "赠此一离声":以离别的声音作为赠礼,表达了作者将离别的情感化为诗词,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短的文字,通过音乐、饮宴、花香、建筑和离别的声音等形象描绘,将离别的悲伤和思念之情表达得深情而含蓄。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离乡别井的痛苦和思乡之情,给人以深深的共鸣和感动。

“别绪金樽倾”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fèng hé suí wáng diàn xià shī shí sì
奉和随王殿下诗 十四

fēn bēi yù sè duàn.
分悲玉瑟断。
bié xù jīn zūn qīng.
别绪金樽倾。
fēng rù fāng wéi sàn.
风入芳帷散。
gāng huá lán diàn míng.
缸华兰殿明。
xiǎng zhé zhōng yuán cǎo.
想折中园草。
gòng zhī qiān lǐ qíng.
共知千里情。
xíng yún gù xiāng sè.
行云故乡色。
zèng cǐ yī lí shēng.
赠此一离声。

“别绪金樽倾”平仄韵脚


拼音:bié xù jīn zūn qīng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作者简介


谢朓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作者介绍


谢朓的生平

世家传承
  谢朓家世既贵,少又好学,为南齐藩王所重。初为太尉豫章王萧嶷行参军,迁随王萧子隆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后为随王镇西功曹,转文学。永明九年(491年),随王为荆州刺史,“亲府州事”,谢朓也跟着到了荆州,“以文才尤被赏爱”。后调还京都,任新安王中军记室,兼尚书殿中郎,又为骠骑谘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年)出为宣城太守。建武四年(497年),谢朓被任命为齐明帝萧鸾天生残废的长子萧宝义的镇北谘议、兼南东海太守。

少学成名
  谢朓青年时代即以文学知名,《南齐书》本传称其“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谢朓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谢朓善草、隶书,长于五言诗,好奖掖人才。

因功升任
  岳父王敬则被迫谋反,第五子王幼隆派人到南东海治所与谢朓密谈。谢朓扣住来人,径自告发。王敬则被族灭,谢朓因功升任尚书吏部郎。王敬则之女常怀刀想向谢朓报仇,谢朓不敢与她相见。为吏部郎,沈昭略对他说:“卿人地之美,无忝此职。但恨今日刑于寡妻。”(一说,讲此话的人是范缜)
  这时萧鸾已身染沉疴,而北魏军队常渡江骚扰,南北兵刃数次相接。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朓不预其谋,反遭诬陷,下狱而死。谢朓临败叹道:“我不杀王公,王公由我而死。”

辞官谢世
  当时,谢朓的岳父王敬则任会稽太守。因为他是齐武帝的心腹猛将,开国大臣,所以萧鸾对他很不放心,加重兵以监视。王敬则怖惧万状,深感大祸临头。他的第五个儿子王幼隆派人到南东海治所与谢朓密谈。谢朓深怕自己被卷入,扣住来人,径自告发。王敬则被族灭后,谢朓因功升任尚书吏部郎。
  然而谢朓还是没有逃脱政治浊浪的裹挟。同年初秋,萧鸾死去,他的儿子、荒淫无度的东昏侯萧宝卷登位。第二年,在始安王萧遥光,贵戚江祏、江祀、刘沨等合谋的又一起夺位阴谋中,因为谢朓拒绝了他们奉立萧遥光为帝的要求,终于受诬而死,时年三十六岁。
  对于谢朓的死,前人颇有议论。今天看来,他的死能反映出齐代乱世的时代特点;谢朓的自我矛盾和畏祸心理,也是当时士大夫阶级的通病,我们不宜对他过于苛求。我们不妨假设:以谢朓这样逸兴壮飞的才情,如果他能再活上三十六岁的话,我们将多读到多少“清水出芙蓉”般的诗篇!
  谢公宅:谢公宅位于当涂青山,为南朝宣城太守谢脁故宅。环宅皆流泉奇石,摩崖石刻。谢脁诗、书、文俱佳,尤擅五言山水诗,有山水诗祖之称,李白对其推崇备至,曾明确表示死后要与谢脁结为“异代芳邻”,留下了文坛千古佳话。
  马鞍山市博物馆谢朓雕塑,雕塑家唐亚明根据谢朓诗境创作的谢朓像。

谢朓的相关评价

  谢朓的诗当然也不无缺点。譬如它们往往不能做到全篇尽善尽美;与篇首相比,结尾显得比较平踬。因而它们只能是向盛唐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中间”作品。然而正因为如此,它们在文学史上就愈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吟道:“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可上九天揽明月。”这是对谢朓诗歌的最恰当的评价。李白自己一生追求的便是像谢朓诗歌所体现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此外谢朓的诗歌,对盛唐“诗佛”王维、“诗圣”杜甫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谢朓在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贡献。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