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云归岳麓多”出自唐代齐己的《题赠湘西龙安寺利禅师》,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í shàng yún guī yuè lù duō,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石上云归岳麓多”全诗:头白已无行脚念,自开荒寺住烟萝。
门前路到潇湘尽,石上云归岳麓多。
南祖衣盂曾礼谒,东林泉月旧经过。
闲来松外看城郭,一片红尘隔逝波。
译文:《题赠湘西龙安寺利禅师》
头白已无行脚念,自开荒寺住烟萝。
门前路到潇湘尽,石上云归岳麓多。
南祖衣缕曾礼谒,东林泉月旧经过。
闲来松外看城郭,一片红尘隔逝波。
中文译文:
年老已无法踏遍名山,我自从把荒庙开辟,就选择住在山间茅草丛中。
门前的小路延伸至湘江尽头,石头上的云朵往返于岳麓山。
我曾去南祖的寺庙拜访过,也曾在东林寺的泉边和月光下行走。
闲暇时,我站在松树外观望城郭,见到的只有一片忙碌的红尘,分隔了逝去的波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的文人齐己题赠给湘西龙安寺的利禅师的一首诗。诗人描述了自己年纪已高,不能再四处行走,于是开辟了一个山间的荒庙,选择了一个清静的生活。他观察到门前的小路通向潇湘江的尽头,山石上的云彩悠然自得地飘荡而回,山上充满了云雾。诗人也提到自己曾去过南祖的寺庙,也曾在东林寺的泉水旁散步。最后,诗人站在山外的松树边,远望城郭,看到的只有红尘和忙碌,分隔了过去的岁月。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自然景观,表达了对红尘世事的超脱和对自然的迷恋,体现出一种禅意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tí zèng xiāng xī lóng ān sì lì chán shī
题赠湘西龙安寺利禅师
tóu bái yǐ wú xíng jiǎo niàn, zì kāi huāng sì zhù yān luó.
头白已无行脚念,自开荒寺住烟萝。
mén qián lù dào xiāo xiāng jǐn,
门前路到潇湘尽,
shí shàng yún guī yuè lù duō.
石上云归岳麓多。
nán zǔ yī yú céng lǐ yè, dōng lín quán yuè jiù jīng guò.
南祖衣盂曾礼谒,东林泉月旧经过。
xián lái sōng wài kàn chéng guō, yī piàn hóng chén gé shì bō.
闲来松外看城郭,一片红尘隔逝波。
拼音:shí shàng yún guī yuè lù duō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五歌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