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更开怀穷乐事”出自宋代吴渊的《满江红(鸟衣园)》,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iě gèng kāi huái qióng lè shì,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且更开怀穷乐事”全诗:投老未归,太仓粟、尚教蚕食。
家山梦、秋江渔唱,晚风牛笛。
别墅流风惭莫继,新亭老泪空成滴。
笑当年、君作主人翁,同为客。
紫燕泊,犹如昔。
青鬓改,难重觅。
记携手、同游此处,恍如前日。
且更开怀穷乐事,可怜过眼成阵迹。
把忧边、忧国许多愁,枧抛掷。
《满江红(鸟衣园)》是一首宋代吴渊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投老未归,太仓粟、尚教蚕食。
家山梦、秋江渔唱,晚风牛笛。
别墅流风惭莫继,新亭老泪空成滴。
笑当年、君作主人翁,同为客。
紫燕泊,犹如昔。
青鬓改,难重觅。
记携手、同游此处,恍如前日。
且更开怀穷乐事,可怜过眼成阵迹。
把忧边、忧国许多愁,枧抛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吴渊的思乡之情以及对逝去岁月的追忆。诗中表达了离故乡已久的悲伤和渴望回归的情感。
首先,诗的前两句“投老未归,太仓粟、尚教蚕食。”表达了作者因为某种原因长期离乡,在他离开的故乡,田地荒芜,甚至连种粮食的太仓都变成了蚕食桑叶的地方。这里通过描写家乡的变迁,暗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接下来的几句“家山梦、秋江渔唱,晚风牛笛。”描绘了作者在思乡之际,心中浮现的故乡风景和民俗文化。家山是他在梦中的故乡,秋江上渔民的歌声在耳畔回荡,晚风中传来牧童吹奏的牛笛声。这些景象使得他对家乡的思念更加深切。
后面的几句“别墅流风惭莫继,新亭老泪空成滴。笑当年、君作主人翁,同为客。”表达了作者在离乡时留下的别墅已经风雨凄凉,而新亭则被岁月侵蚀,自己的泪水空悲切地洒落。他回忆起过去,笑着说自己曾经是这里的主人,如今却成了客人,感慨时光易逝,人事如梦。
接下来的几句“紫燕泊,犹如昔。青鬓改,难重觅。记携手、同游此处,恍如前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紫燕泊是作者曾经与朋友一起停留的地方,如今虽然时光已逝,但回忆仍然鲜活。青春的年华已经不再,年轻时的容颜难以找回,只能通过回忆与友人再次同游此地,仿佛又回到了过去。
最后几句“且更开怀穷乐事,可怜过眼成阵迹。把忧边、忧国许多愁,枧抛掷。”表达了作者在思乡之情之余,希望能开怀地享受一些贫瘠的乐事,不再忧愁。他感叹光阴如梭,过去的一切都成了浮云,他抛弃忧愁,不再为边疆和国家的困境而烦恼。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离乡思归的情感和对逝去岁月的回忆,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时光的感慨。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和民俗文化的描写,使诗情更加丰富。通过诗人的感慨和反思,诗词传达了对家乡、友情和人生变迁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之情。
mǎn jiāng hóng niǎo yī yuán
满江红(鸟衣园)
tóu lǎo wèi guī, tài cāng sù shàng jiào cán shí.
投老未归,太仓粟、尚教蚕食。
jiā shān mèng qiū jiāng yú chàng, wǎn fēng niú dí.
家山梦、秋江渔唱,晚风牛笛。
bié shù liú fēng cán mò jì, xīn tíng lǎo lèi kōng chéng dī.
别墅流风惭莫继,新亭老泪空成滴。
xiào dāng nián jūn zuò zhǔ rén wēng, tóng wèi kè.
笑当年、君作主人翁,同为客。
zǐ yàn pō, yóu rú xī.
紫燕泊,犹如昔。
qīng bìn gǎi, nán zhòng mì.
青鬓改,难重觅。
jì xié shǒu tóng yóu cǐ chù, huǎng rú qián rì.
记携手、同游此处,恍如前日。
qiě gèng kāi huái qióng lè shì, kě lián guò yǎn chéng zhèn jī.
且更开怀穷乐事,可怜过眼成阵迹。
bǎ yōu biān yōu guó xǔ duō chóu, jiǎn pāo zhì.
把忧边、忧国许多愁,枧抛掷。
拼音:qiě gèng kāi huái qióng lè shì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吴渊(1190—1257年)字道父,号退庵。吴柔胜第三子,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约生于宋光宗绍熙初,卒于理宗宝祐五年,年约六十八岁左右。嘉定七年中进士,调建德主簿。丞相史弥远在馆中留他,将授以开化尉,他谢道:“甫得一官,何敢躁进。”弥远就不再强他。累官兵部尚书,进端明殿学士,江东安抚使、拜资政殿大学士,封金陵公,徙知福州、福建安抚使,予祠。又力战有功。拜参知政事,未几,卒。渊著有《退庵集》、《退庵词》奏议及易解,《宋史本传》传于世。
吴渊,柔胜子,潜兄。宁宗嘉定七年(1214年)进士。历知州县,理宗绍定三年(1230年)入为秘书丞(《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出知江州,历江淮荆浙福建广南都大提点坑冶,知镇江府兼淮东总领。嘉熙二年(1238年),知太平州兼江东转运使,改知隆兴府、江西安抚使兼转运副使,罢领祠禄。起为江西安抚使兼知江州,寻为沿江制置副使,兼知平江府、浙西提点刑狱,知太平州。进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兼知建康府。徙知福州、福建安抚使。丐祠。起为荆湖制置大使,知江陵府兼夔路策应大使。宝祐五年,拜参知政事,寻卒,年六十八。有《退庵文集》,已佚。今存《退庵遗集》一卷。《宋史》卷四一六有传。
吴渊诗,以清顾氏读画斋《南宋群贤小集》本为底本,校以《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
吴渊初任建德县簿,丞相史弥远与他长谈一日,发现他很有才干,十分高兴,欲任命他为开化县尉,吴渊以“甫(刚开始)得一官,何敢躁进?”为由婉言谢绝,史弥远称他为“国器也”。吴渊为官公道正派,清正廉明。任建德县簿时,“江东九郡之冤,讼于诸使者,皆乞送渊”。为老百姓伸张正义,洗清冤曲,深得百姓拥戴。后任提点浙西刑狱时,衢州、严州盗贼四起,吴渊调遣将士,“歼其渠魁,散其支党”,平息了盗贼,为朝廷立下了功劳,升为朝官,先任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兼左司,后任右文殿修撰、枢密副都承旨兼右司兼检正。时值朝廷准备进兵中原,丞相郑清之拟采取“据关守河”的策略,吴渊竭力反对,曰“国家力决不能取,纵取之决不能守”,郑清之很不高兴。不久,中原战事发展果然不出吴渊所料,郑清之写信向吴渊引咎并致谢。此后,吴渊先后担任工部、兵部、户部侍郎,镇江知府兼总领,太平知州兼江东转运使,隆兴知府,江西安抚使兼转运副使,宝章阁直学士,华文阁直学士,兵部尚书,工部尚书等职。他尽职尽责,体恤百姓,关心朝政,先是“力陈九事”,后来又提出了兴利除害二十五事,得到了朝廷的赞许。
吴渊在几处任所连逢大灾,他全力慰抚赈济。任太平(今当涂)知州时,两淮流民涌入太平境内者达40余万人,他将流民编成“什伍”(古代户籍编制,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予以赈济,令当地土著人不要侵犯,使流民得以安定,当时临近的其它州县经常发生流民放火抢劫事件,唯独太平州境内安然无恙。任隆庆知府、镇江知府和平江知府时,均遇大灾,吴渊力行荒政,数次赈灾,使187万余灾民得以存活。
吴渊的军事才能也得到朝廷的赏试。端平元年(1234年),南宋会合蒙古灭金后,蒙古军即向南宋连续用兵。吴渊创办团练,建司空山、燕家山、金刚台三大寨及嵯峨山、鹰山、什子山等二十二小寨,组织丁壮为伍,各寨队伍相接应,使之星罗棋布,脉络贯通,无战则耕,有警则御。湖南峒人暴乱,吴渊受命平定,生擒魁首。宝祐三年(1255年)三月,吴渊任江陵知府兼夔路策应大使、京湖屯田大使时,调兵二万增援四川,又力战白河、沮河、玉泉一带,败元将汪惟立。
吴渊的孝行也为世人所敬佩。五岁丧母,“哭泣哀慕如成人”。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父亲吴柔胜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吴渊在家守丧三年,保留官职,但不理朝事。在守丧期间,朝廷下诏书命他复职,他坚决不同意,并上书朝廷曰:“人道莫大于事亲,事亲莫大于送死,苟冒哀求荣,则平生大节已扫地矣,他日何以事君?”意思是说,人的道德以孝敬父母为最大,而孝敬父母又以为父母养老送终为最大,如果我不顾失去父亲的哀痛去追求荣华富贵,我就失去了人生的大节,今后如何做人做事?又如何为朝廷效力,为皇上尽忠?最后朝廷答应了他的要求,直到守丧期满才去复职。
吴渊的功德得到了朝廷的褒奖,朝廷授其资政殿大学士,封金陵侯,宋理宗赵昀赐“锦绣堂”、“忠勤楼”大字,又进爵庄敏公。宝祐五年(1257年)正月,吴渊以功拜参知政事,身列相位,仅七天即卒于自荆湖回京途中,追赠“少师”。史记吴渊“有材略,迄济事功,所至兴学养士,政尚严厉”,诗词文论都有成就,著有《退庵文集》、《易解》、《庄敏奏议》30卷等,《词综》收其词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