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如不隔”出自唐代李益的《华山南庙》,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ǎng fú rú bù gé,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仿佛如不隔”全诗:阴山临古道,古庙闭山碧。
落日春草中,搴芳荐瑶席。
明灵达精意,仿佛如不隔。
岩雨神降时,回飙入松柏。
常闻坑儒后,此地返秦璧。
自古害忠良,神其辅宗祏.
《华山南庙》是唐代李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阴山临古道,古庙闭山碧。
落日春草中,搴芳荐瑶席。
明灵达精意,仿佛如不隔。
岩雨神降时,回飙入松柏。
常闻坑儒后,此地返秦璧。
自古害忠良,神其辅宗祏。
诗意:
《华山南庙》以华山南麓的庙宇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这座山的景色和历史的感慨。诗中描绘了阴山临近古道,古庙静谧守护在碧绿的山脚下。夕阳照耀下,春天的草地上,人们摘下鲜花,摆设瑶席,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明灵的神明能够洞察人们内心的真实意愿,仿佛与人们没有隔阂。当山间的雨水倾泻而下时,风暴席卷着松柏,宛如神明降临人间。诗中还提到了坑害忠良的历史事件,暗示了忠臣为国家奉献而受到迫害的悲剧。然而,作者相信神明会辅佐宗庙,保佑忠良。
赏析:
《华山南庙》通过描绘山景、庙宇和自然现象,表达了作者对神明的崇拜和对历史的思考。诗中运用了瑰丽的意象和形象的对比,富有生动的描写。作者通过山水与庙宇的描绘,展示了自然与神圣的交融,以及人与神明的联系。诗中也蕴含了对历史悲剧和对正直忠良的关注,暗示着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道德价值的思索。整首诗词意境深远,意味深长,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huà shān nán miào
华山南庙
yīn shān lín gǔ dào, gǔ miào bì shān bì.
阴山临古道,古庙闭山碧。
luò rì chūn cǎo zhōng, qiān fāng jiàn yáo xí.
落日春草中,搴芳荐瑶席。
míng líng dá jīng yì, fǎng fú rú bù gé.
明灵达精意,仿佛如不隔。
yán yǔ shén jiàng shí, huí biāo rù sōng bǎi.
岩雨神降时,回飙入松柏。
cháng wén kēng rú hòu, cǐ dì fǎn qín bì.
常闻坑儒后,此地返秦璧。
zì gǔ hài zhōng liáng, shén qí fǔ zōng shí.
自古害忠良,神其辅宗祏.
拼音:fǎng fú rú bù gé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一陌
李益(746-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
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为有名。他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降城闻笛》2首,当时广为传唱。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名篇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等。其律体亦不乏名篇,如五律《喜见外弟又言别》“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是历代传诵的名句。七律《同崔邠登鹳雀楼》、《过五原胡儿饮马泉》(又名《盐州过胡儿饮马泉》)等,均属佳作。今存《李益集》2卷,《李君虞诗集》2卷,《二酉堂丛书》本《李尚书诗集》1卷。
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画为屏障。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为《江南词》和《夜上受降城闻笛》,前者写一思妇因丈夫是瞿塘商贾,“重利轻别离”,每天不得相聚,因此不由得暗中后悔:“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早知道还不如嫁给弄潮儿呢!毕竟潮水的涨落有确定的时刻,与弄潮儿总还能朝夕厮守,比作商贾之妇强多了),心理描写可谓传神入微矣;后者写受降城上的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芦管悠扬激起乡思悠长,读来令人同情感伤。集一卷,今编诗二卷(全唐诗中卷第二百八十二和二百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