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徊如自得”出自宋代赵蕃的《雨后》,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péi huái rú zì dé,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裴徊如自得”全诗:畏暑常疑病,逢凉还作诗。
岸巾看镜懒,步履过廊迟。
草树消陈意,江山发令姿。
裴徊如自得,徒倚竟何为。
厚禄书多断,长贫志未移。
无官带难缓,有竹俗能医。
不遇徙成赋,归来亦漫辞。
行藏随所遇,造物岂无欺。
《雨后》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作品。诗人在炎热的夏季时常感到身体不适,但一遇到凉爽的天气便会振作起来并创作诗歌。他面对着镜子,戴上斗笠,显得懒散无为。他的步伐慢吞吞地穿过走廊。草木凋零,给他一种消逝的感觉,而江山则展现出威严的姿态。他漫步其中,仿佛得到了一种满足,但不知为何而停留。他拥有丰厚的禄位,但写作的热情却多次被中断,长期贫穷的志向也未能改变。没有官职的人难以缓解他的压力,但他却能通过亲近竹林来寻求安慰与疗愈。他不曾遇到合适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才华,即便回到了家乡,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辞章。他的行为和藏身之处都受制于环境,仿佛造物主在捉弄他一样。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心境和环境来表达了他在官场的困顿,以及对命运的无奈。夏天的高温让他身体不适,但凉爽的雨后却使他重拾灵感和创作的激情。诗中的斗笠和懒散的步伐,以及对草木凋零和江山威严的描绘,都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对世事的观察。他虽然有丰厚的禄位,但却被中断的写作和长期的贫困所困扰,无法改变自己渴望成功的志向。诗人通过对环境和自身状态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命运的不满和对造物主的思考。
整首诗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刻画了诗人的心境,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诗人的内心体验相互映衬。赵蕃巧妙地运用意象和隐喻,使诗歌充满了哲思和情感,引发读者对人生命运和自身处境的思考。
yǔ hòu
雨后
wèi shǔ cháng yí bìng, féng liáng hái zuò shī.
畏暑常疑病,逢凉还作诗。
àn jīn kàn jìng lǎn, bù lǚ guò láng chí.
岸巾看镜懒,步履过廊迟。
cǎo shù xiāo chén yì, jiāng shān fā lìng zī.
草树消陈意,江山发令姿。
péi huái rú zì dé, tú yǐ jìng hé wéi.
裴徊如自得,徒倚竟何为。
hòu lù shū duō duàn, zhǎng pín zhì wèi yí.
厚禄书多断,长贫志未移。
wú guān dài nán huǎn, yǒu zhú sú néng yī.
无官带难缓,有竹俗能医。
bù yù xǐ chéng fù, guī lái yì màn cí.
不遇徙成赋,归来亦漫辞。
xíng cáng suí suǒ yù, zào wù qǐ wú qī.
行藏随所遇,造物岂无欺。
拼音:péi huái rú zì dé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仄韵) 上声十七筱 (仄韵) 入声十三职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