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况四海人”出自唐代韩愈的《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桂林伯,桂管观察使裴行立也)》,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òu kuàng sì hǎi rén,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
“又况四海人”全诗:知识久去眼,吾行其既远。
瞢瞢莫訾省,默默但寝饭。
子兮何为者,冠珮立宪宪。
何氏之从学,兰蕙已满畹。
于何玩其光,以至岁向晚。
治惟尚和同,无俟于謇謇。
或师绝学贤,不以艺自挽。
子兮独如何,能自媚婉娩。
金石出声音,宫室发关楗。
何人识章甫,而知骏蹄踠.
惜乎吾无居,不得留息偃。
临当背面时,裁诗示缱绻。
英英桂林伯,实惟文武特。
远劳从事贤,来吊逐臣色。
南裔多山海,道里屡纡直。
风波无程期,所忧动不测。
子行诚艰难,我去未穷极。
临别且何言,有泪不可拭。
吾友柳子厚,其人艺且贤。
吾未识子时,已览赠子篇。
寤寐想风采,于今已三年。
不意流窜路,旬日同食眠。
所闻昔已多,所得今过前。
如何又须别,使我抱悁悁。
势要情所重,排斥则埃尘。
骨肉未免然,又况四海人。
嶷嶷桂林伯,矫矫义勇身。
生平所未识,待我逾交亲。
遗我数幅书,继以药物珍。
药物防瘴疠,书劝养形神。
不知四罪地,岂有再起辰。
穷途致感激,肝胆还轮囷。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子今四美具,实大华亦荣。
王官不可阙,未宜后诸生。
嗟我摈南海,无由助飞鸣。
寄书龙城守,君骥何时秣。
峡山逢飓风,雷电助撞捽。
乘潮簸扶胥,近岸指一发。
两岩虽云牢,水石互飞发。
屯门虽云高,亦映波浪没。
余罪不足惜,子生未宜忽。
胡为不忍别,感谢情至骨。
知识离开很久眼睛,我走了很远。
梦见梦见莫警省,沉默只睡觉、吃饭。
子啊什么的,冠佩立宪宪法。
何氏的学习,兰花蕙草已满畹。
如何玩他的光,以至于每年向晚。
治理只有还和同,不要等候在忠贞。
有的老师绝学贤,不把艺术从拉。
子啊独自怎么样,能从迷人婉分娩。
金石发出声音,宫殿发关楗。
什么人知道帽子,而知道骏马蹄历.
可惜我不在,不能留下息偃。
临在背靠背时,只有诗给你相爱。
精英桂林伯,实际上只有文武特。
远方从事贤,来吊唁追逐我色。
南方多海,道里多次纡直。
风波没有具体的时间,所忧动不测。
子行的确艰难,我走不尽。
临别时又怎么说,有泪不可擦拭。
朋友柳子厚,那人技艺贤。
我不认识你时,已阅读赠子篇。
日夜想风采,到现在已经三年。
想不到流窜到路,十天一起吃饭睡觉。
所听说以前已经多,所得现在超过前。
如何又需要另外,让我们抱着忧郁。
权势情的重视,排斥是灰尘。
骨肉不免这样,又何况四海人。
疑疑桂林伯,矫矫义勇身。
生平所未识,等我一交亲。
送给我几幅书,接着用药物珍。
药物防止恶性传染病,书劝保养身体和精神。
不知道四罪地,难道有两起辰。
穷途表示感激,肝胆回轮囷。
读书怕不多,思义祸患不明确。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走。
子现在四美具,其实大华也荣耀。
王官不可缺,不应后学生。
唉我把南海,没有由助飞鸣。
寄书龙城守,你什么时候喂饱马。
峡山遇到飓风,雷电帮助撞击甩。
乘潮颠簸扶胥,靠近岸边指着一发。
两岩虽说牢,水岩石相互飞发。
屯门虽然说高,也映波浪淹没。
余罪不值得可惜,学生不应该忽视。
为什么不忍心分手,感感谢情到骨。
zèng bié yuán shí bā xié lǜ liù shǒu guì lín bó, guì guǎn guān chá shǐ péi xíng lì yě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桂林伯,桂管观察使裴行立也)
zhī shí jiǔ qù yǎn, wú xíng qí jì yuǎn.
知识久去眼,吾行其既远。
méng méng mò zī shěng, mò mò dàn qǐn fàn.
瞢瞢莫訾省,默默但寝饭。
zǐ xī hé wéi zhě, guān pèi lì xiàn xiàn.
子兮何为者,冠珮立宪宪。
hé shì zhī cóng xué, lán huì yǐ mǎn wǎn.
何氏之从学,兰蕙已满畹。
yú hé wán qí guāng, yǐ zhì suì xiàng wǎn.
于何玩其光,以至岁向晚。
zhì wéi shàng hé tóng, wú qí yú jiǎn jiǎn.
治惟尚和同,无俟于謇謇。
huò shī jué xué xián, bù yǐ yì zì wǎn.
或师绝学贤,不以艺自挽。
zǐ xī dú rú hé, néng zì mèi wǎn wǎn.
子兮独如何,能自媚婉娩。
jīn shí chū shēng yīn, gōng shì fā guān jiàn.
金石出声音,宫室发关楗。
hé rén shí zhāng fǔ, ér zhī jùn tí wǎn.
何人识章甫,而知骏蹄踠.
xī hū wú wú jū, bù dé liú xī yǎn.
惜乎吾无居,不得留息偃。
lín dāng bèi miàn shí, cái shī shì qiǎn quǎn.
临当背面时,裁诗示缱绻。
yīng yīng guì lín bó, shí wéi wén wǔ tè.
英英桂林伯,实惟文武特。
yuǎn láo cóng shì xián, lái diào zhú chén sè.
远劳从事贤,来吊逐臣色。
nán yì duō shān hǎi, dào lǐ lǚ yū zhí.
南裔多山海,道里屡纡直。
fēng bō wú chéng qī, suǒ yōu dòng bù cè.
风波无程期,所忧动不测。
zi xíng chéng jiān nán, wǒ qù wèi qióng jí.
子行诚艰难,我去未穷极。
lín bié qiě hé yán, yǒu lèi bù kě shì.
临别且何言,有泪不可拭。
wú yǒu liǔ zi hòu, qí rén yì qiě xián.
吾友柳子厚,其人艺且贤。
wú wèi shí zǐ shí, yǐ lǎn zèng zi piān.
吾未识子时,已览赠子篇。
wù mèi xiǎng fēng cǎi, yú jīn yǐ sān nián.
寤寐想风采,于今已三年。
bù yì liú cuàn lù, xún rì tóng shí mián.
不意流窜路,旬日同食眠。
suǒ wén xī yǐ duō, suǒ de jīn guò qián.
所闻昔已多,所得今过前。
rú hé yòu xū bié, shǐ wǒ bào yuān yuān.
如何又须别,使我抱悁悁。
shì yào qíng suǒ zhòng, pái chì zé āi chén.
势要情所重,排斥则埃尘。
gǔ ròu wèi miǎn rán, yòu kuàng sì hǎi rén.
骨肉未免然,又况四海人。
yí yí guì lín bó, jiǎo jiǎo yì yǒng shēn.
嶷嶷桂林伯,矫矫义勇身。
shēng píng suǒ wèi shí, dài wǒ yú jiāo qīn.
生平所未识,待我逾交亲。
yí wǒ shù fú shū, jì yǐ yào wù zhēn.
遗我数幅书,继以药物珍。
yào wù fáng zhàng lì, shū quàn yǎng xíng shén.
药物防瘴疠,书劝养形神。
bù zhī sì zuì dì, qǐ yǒu zài qǐ chén.
不知四罪地,岂有再起辰。
qióng tú zhì gǎn jī, gān dǎn hái lún qūn.
穷途致感激,肝胆还轮囷。
dú shū huàn bù duō, sī yì huàn bù míng.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huàn zú yǐ bù xué, jì xué huàn bù xíng.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zi jīn sì měi jù, shí dà huá yì róng.
子今四美具,实大华亦荣。
wáng guān bù kě quē, wèi yí hòu zhū shēng.
王官不可阙,未宜后诸生。
jiē wǒ bìn nán hǎi, wú yóu zhù fēi míng.
嗟我摈南海,无由助飞鸣。
jì shū lóng chéng shǒu, jūn jì hé shí mò.
寄书龙城守,君骥何时秣。
xiá shān féng jù fēng, léi diàn zhù zhuàng zuó.
峡山逢飓风,雷电助撞捽。
chéng cháo bǒ fú xū, jìn àn zhǐ yī fà.
乘潮簸扶胥,近岸指一发。
liǎng yán suī yún láo, shuǐ shí hù fēi fā.
两岩虽云牢,水石互飞发。
tún mén suī yún gāo, yì yìng bō làng méi.
屯门虽云高,亦映波浪没。
yú zuì bù zú xī, zi shēng wèi yí hū.
余罪不足惜,子生未宜忽。
hú wéi bù rěn bié, gǎn xiè qíng zhì gǔ.
胡为不忍别,感谢情至骨。
拼音:yòu kuàng sì hǎi rén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平韵) 下平十二侵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是一个气场和存在感均极强的人物。作为文坛领袖,他“手持文柄,高视寰海”“三十余年,声名塞天”(刘禹锡《祭韩吏部文》);作为作家,他敢为风气之先,为文为诗气势磅礴;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人”,他刚直敢任,人格伟岸,诚为伟丈夫。如此人中鸾凤,却也是性情中人,不但极重感情,而且敏感于生活中的许多细微乐趣或烦恼,而且有幽默的一面。——潘向黎
韩愈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历史人才,他的影响使无数帝王将相相形见绌。在中唐的政治舞台上,他扮演过监察御史、考功郎中知制诰、刑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角色,所至皆有政绩。但他的主要贡献是在文学上。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为文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坚决反佛排道,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故宋人苏轼对他推崇备至,称他立下“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弱”的丰功伟绩。
政治主张
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天下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韩愈曾经因为进言佛骨一事,被贬潮州,后因治政突出,迁袁州,即今江西宜春,任袁州刺史。任职袁州期间,韩愈政绩卓越,并且培养了当时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现宜春秀江中有一个沙洲,名为状元洲,传说就是当年学子读书之处。宜春城中最高山头建有状元楼,宜春市区有昌黎路,都是为了纪念韩愈的特别功绩。
教育思想
韩愈三进国子监做博士,一度担任国子监祭酒,招收弟子,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 激励后进和提携人才的文章,不失为一位有创造性见解的教育家。韩愈力改耻为人师之风,广招后学。柳宗元曾赞叹说:“今之世不闻有师,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招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愈以是得狂名。”韩愈在教育方面的论文主要的有《师说》 《进学解》和《杂说四马说》等等。在这些文章中,他强调了求师的重要性,指出“人非生而知之”;提出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命题,认为只要是有学问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师;他还提出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至理名言,把有才能人比作千里马,指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阐释了在位之人如何识别人才 对待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问题。韩愈这种识别人才与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思想,是孔子“举贤”、里子“尚贤”思想的新发展,也是对封建贵族那种选人唯贵、用人为亲的腐朽思想进行的有力批判。
文学成就
古文运动
后人把他与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曾巩、欧阳修、王安石合称为唐宋八大家,并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780)以来的平庸诗风。韩愈积极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使这一运动获得重大的成功。 所谓古文运动,就是改变汉魏六朝以来的骈体文,恢复先秦时代的散文体。韩愈把古文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韩愈提倡古文的目的,就是:“通其辞也,本志乎古道也。”以古文来振兴儒学,恢复“圣道”。 韩愈认为,“文以载道”,文和道必须有机结合起来,应该首先重视的是道,“本深而末茂,形大而声宏”。 韩愈以“物不得其平则鸣”为根据提出了一条理论,认为人“有不得已而后言者”。 韩愈认为,文体上应该学习古代圣贤之为文。但必须“师其意,不师其辞” 。韩愈还提出,写文章应该“唯陈言之务去”,去陈词滥调,务争有所创新。韩愈领导唐代古文运动是成功的,从此“古文自唐以后为一大变”,一改淫靡的文风。苏轼据此称 是“文起八代之衰”。韩愈的文学主张,对于后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文学实践活动都有积极的影响。
文学创作
韩愈的作品非常丰富,现存诗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韩愈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炼,新颖生动,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韩文风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其散文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杂文,与论说文相比,杂文更为自由随便,或长或短,或庄或谐,文随事异,各当其用。如《进学解》通过设问设答的方式,反话正说,全文多用辞赋铺陈的手法排比对偶,行文轻松活泼。杂文中最可瞩目的是那些嘲讽现实、议论犀利的精悍短文,如《杂说》、《获麟解》等,形式活泼,不拘一格,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序文(即赠序),大都言简意赅,别出心裁,表现对现实社会的各种感慨,如《张中丞传后叙》、《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等。此外,韩愈还在传记、碑志中表现出状物叙事的杰出才能,如《毛颖传》《柳子厚墓志铭》等。传记、抒情散文,韩愈的传记文继承《史记》传统,叙事中刻画人物,议论、抒情妥帖巧妙。《张中丞传后叙》是公认的名篇。他的抒情文中的《祭十二郎文》又是祭文中的千年绝调,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韩愈也是诗歌名家,艺术特色以奇特雄伟、光怪陆离为主。如《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内容深刻;《南山诗》、《岳阳楼别窦司直》、《孟东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韩诗在求奇中往往流于填砌生字僻语、押险韵。韩愈也有一类朴素无华、本色自然的诗。韩诗古体工而近体少,但律诗、绝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答张十一功曹》、《题驿梁》,七绝《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题楚昭王庙》等。
韩愈墓位于河南省焦作孟州市孟县城西6公里韩庄村北半岭坡上。此地北望太行,南临黄河,是一片丘陵地带。墓冢高大,有砖石围墙,翠柏蓊郁,芳草芨芨,枣树成林。墓前有韩愈祠,明代建筑,三进院落,韩愈雕像坐于祠中。
始建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墓地处丘陵地带,墓冢高10余米,冢前建有祠堂,计有飨堂三间,门房三间。祠内共有石碑13通,记载有韩愈生平事迹等。墓前院内有古柏两株,相传为唐代栽植,有清乾隆年间孟县知县仇汝瑚碑记“唐柏双奇”,左株高5丈,围1.2丈;右株高4丈,围1.1丈。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 韩愈墓作为唐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谏诤之路
韩愈曾与柳宗元、刘禹锡同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年),关中地区大旱。韩愈查访发现,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讨,关中饿殍遍地。目睹严重的灾情,韩愈痛心不已。而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消息,上报朝廷说,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这激起了韩愈的一腔怒火。他奋笔疾书,向皇上递交了《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反映真实情况,并请求减免这一地区的租税。韩愈这一举动不仅没有引起唐德宗的重视,反而在小人谗言之下被贬为连州阳山令。
元和十四年(819年),早已被调回长安的韩愈又以一篇《论佛骨表》上疏直谏,对兴师动众、耗费巨资,掀起迎拜佛骨狂潮的宪宗加以劝诫。他在文章中恳请,将佛骨“投之于水火,永绝根本,以断天下后世的迷信疑惑”“此皆群臣之所未言,陛下之所未知者也”,“一切灾殃,由臣承担,上天鉴福,绝不怨悔”。可唐宪宗读后大为震惊,要对韩愈处以极刑。多亏一众官员为韩愈求情,他才幸免一死,被贬为潮州刺史。被贬后,韩愈写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诗句,表达了他忠心进谏、一心为国为民的情怀。
“文死谏,武死战”,这是中国古代为官者的最高境界。韩愈曾写道:“愿辱太守荐,得充谏诤官。”可见,他的仕进理想就是做好一名谏官。要做好谏官,就不能怕得罪人——哪怕是皇帝。“欲进短策,无由至彤墀。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词。”虽然他最终并没能做成谏官,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信条。
风流成性
据传韩愈很纵欲,妻妾成群,以致性功能大为衰退。他经常服用壮阳药,古代的壮阳药中多有硫磺成分,多食有害,于是韩愈听了他人建议,把硫磺研成末喂公鸡,等公鸡长大后再食鸡肉,使公鸡先吸取了硫磺的毒性,从而间接获得硫磺的壮阳功效,可是这样吃多了还是使他死于此。宋人陶谷《清异录》上说:“昌黎公逾晚年颇亲脂粉,故可服食;用硫磺末搅粥饭,啖鸡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名‘火灵库’,公间日进一只焉”,但是,“始亦见功,终致绝命”。
韩愈是北魏贵族后裔,父仲卿,为小官僚。韩愈3岁丧父,后随兄韩会贬官到广东。兄死后,随嫂郑氏辗转迁居宣城。7岁读书,13岁能文,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学习,并关心政治,确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贞元八年(792年)进士及第,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书时政之弊而被贬。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长庆四年(824年)正月去世。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宪宗元和时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他在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韩愈在文学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形成了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他的古文众体兼备,举凡政论、表奏、书启、赠序、杂说、人物传记、祭文、墓志乃至传奇,无不擅长,可大致概括为论说与记叙两类。其论说文气势雄浑,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名篇如《谏迎佛骨表》、《原道》、《原毁》、《争臣论》、《师说》等;记叙文则爱憎分明,抒情性强,名篇如《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序》、《张中丞传后叙》、《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等。韩文雄奇奔放,风格鲜明,语言上亦独具特色,尤善锤炼词句,推陈出新,许多精辟词语已转为成语,至今仍保存在文学语言和人们的口语中。韩诗成就虽不如其散文,在中唐亦占有重要地位,对宋诗影响颇大。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甫)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