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叶秋声孤馆梦”出自宋代王清惠的《诗一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àn yè qiū shēng gū guǎn mè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万叶秋声孤馆梦”全诗:愁到侬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迥少知己,碧玉调高空好音。
万叶秋声孤馆梦,一窗寒月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潇潇入短襟。
《诗一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王清惠。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愁到侬时酒自斟,
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迥少知己,
碧玉调高空好音。
万叶秋声孤馆梦,
一窗寒月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
劲气潇潇入短襟。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和思念之情。下面是对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诗中的第一句“愁到侬时酒自斟”,表达了作者在愁苦之时,自己斟酒消愁的心情。这句诗以愁为主题,表现了作者内心的郁闷和苦闷。
第二句“挑灯看剑泪痕深”,描绘了作者独自一人在灯下审视剑的时候,内心的悲伤和痛苦。这句诗通过剑和泪痕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伤感与忧愁。
第三句“黄金台迥少知己,碧玉调高空好音”,表达了作者在黄金台上孤独无依,缺少知己的心情。同时,作者通过碧玉调高空好音这一意象,表达了对美好音乐的向往。
第四句“万叶秋声孤馆梦,一窗寒月故乡心”,描绘了作者身处孤馆中,听着秋天的声音,千万叶子的声响唤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句诗通过秋声、孤馆、寒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寂寥和怀旧的氛围。
最后两句“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潇潇入短襟”,描述了昨夜庭院中的梧桐雨声,以及雨水进入作者短襟的情景。这句诗通过自然界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和坚毅。
整首诗词以愁苦和思乡为主题,通过描绘孤独、伤感、怀旧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对故乡的思念。诗词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营造出一种寂寥、忧愁的氛围,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绪。
shī yī shǒu
诗一首
chóu dào nóng shí jiǔ zì zhēn, tiǎo dēng kàn jiàn lèi hén shēn.
愁到侬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huáng jīn tái jiǒng shǎo zhī jǐ, bì yù diào gāo kōng hǎo yīn.
黄金台迥少知己,碧玉调高空好音。
wàn yè qiū shēng gū guǎn mèng, yī chuāng hán yuè gù xiāng xīn.
万叶秋声孤馆梦,一窗寒月故乡心。
tíng qián zuó yè wú tóng yǔ, jìn qì xiāo xiāo rù duǎn jīn.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潇潇入短襟。
拼音:wàn yè qiū shēng gū guǎn mèng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一送
王清惠,约活动于宋度宗咸淳至元世祖至元(1265—1294)前后。宋度宗昭仪。恭帝德佑二年(1276),临安(今浙江杭州)沦陷,随三宫一同被俘往元都,后自请为女道士,号冲华。现存诗四首,词一首,皆融个人遭遇与国破家亡、去国怀乡于一炉,为亡国遗民长歌当哭之作,格调低回悲壮。
王清惠:南宋末年的宫庭女官(昭仪)、词人。
德佑二年(1276年)正月,元兵攻入临安,宋理宗谢后、宋度宗全后不顾文天祥、张世杰等人的反对,带领年仅六岁的宋恭帝(赵显)出降。
三月,王清惠随恭帝及帝宫三千人作俘北上。王清惠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途径北宋时的都城汴梁夷山驿站,在驿站墙壁上题词《满江红·太液芙蓉》。这是清惠留下的唯一一首词。据说此词被数月后也被挟迫北行的谢太后看到,因而传遍中原。是时,文天祥正囚于金陵,见到此词,不仅和了一首,还又代作了一首,可见两人灵犀之同一。其他词人,如邓光荐、汪元量等皆有词相和。
王清惠至上都(今蒙古正蓝旗东),授瀛国公书,汪元量以黄冠道人身份南归时,王清惠曾作《送水云归吴》相赠。后,挽髻为道,道号冲华,客死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