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巧计窃发何不仁”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巧计窃发何不仁”出自宋代苏洵的《自尤》,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iǎo jì qiè fā hé bù rén,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巧计窃发何不仁”全诗

《自尤》

巧计窃发何不仁

五月之旦兹何辰,有女强死无由伸。
嗟予为父亦不武,使汝孤冢埋冤魂。
死生寿夭固无定,我岂以此辄怨人。
当时此事最惊众,行道闻者皆醉辛。
余家世世本好学,生女不独治组{左纟右川}。
读书未省事华饰,下笔亹亹能属文,家贫不敢嫁豪贵,恐彼非彼难为亲。
汝母之兄汝叔舅。
求以厥子来结姻。
乡人婚嫁重母族,虽我不肯将安云。
生年十六亦已嫁,日负忧责五欢欣。
归宁见我悲且泣,告我家事不可陈。
舅姑叔妹不知道,弃礼自快纷如云。
人多我寡势不胜,祗欲强学非天真。
昨朝告以此太甚,捩耳不听生怒嗔。
余言如此非乃事,为妇何不善一身。
嗟哉尔夫任此责,可奈狂狠如痴麏。
忠臣汝不见洩治,谏死世不非陈君。
谁知余言果不妄,明年会汝初生孙。
一朝有疾莫肯视,此意岂尚求尔存。
忧惶百计独汝母,复有汝父惊且奔。
此时汝舅拥爱妾,呼卢握槊如隔邻。
狂言发病若有怪,里有老妇能降神。
呼来问讯岂得已,汝舅责我学不纯。
急难造次不可动,坚坐有类天王尊。
导其女妻使为孽,就病索汝襦与裙。
衣之出看又汝告,谬为与汝增殷勤。
多多扰乱莫胜记,咎汝不肯同其尘。
经旬乳药渐有喜,移病余告未绝根。
喉中喘息气才属,日使勉强飡肥珍。
舅姑不许再生活,巧计窃发何不仁
婴儿盈尺未能语,忽然夺去词纷纷。
传言姑怒不归觐,急抱疾走何暇询。
病中忧恐莫能测,起坐无语涕满巾。
须臾病作状如故,三日不救谁缘因。
此惟汝甥汝儿妇,何用负汝漫无恩。
嗟余生女苟不义,虽汝手刃吾何言。
俨然正直好礼让,才敏明辩超无伦。
正应以此获尤谴,汝可以手心自扪。
此虽法律所无奈,尚可仰首披苍旻。
天高鬼神不可信,后世有耳犹或闻。
只今闻者已不服,恨我无勇不复冤。
惟余故人不责汝,问我此事久叹呻。
惨然谓我子无恨,此罪在子何尤人。
虎跑牛触不足怪,当自为计免见吞。
深居高堂闭重键,牛虎岂解逾墙坦。
登山入泽不自爱,安可侥倖遭骐驎。
明珠美玉本无价,弃置沟上多缁磷。
置这失地自当尔,既尔何咎荆与榛。
嗟哉此事余有罪。
当使天下重结婚。


赏析


五月的天我什么时辰,有个强死不由伸。
叹我为父亲也不武,让你我坟墓埋冤魂。死生寿夭坚决不定,我怎么用这些总是抱怨别人。
当时这件事最惊吓众人,在路上听的人都喝醉了辛。
我家世世代好学,生下女儿不单独治疗组{左弦右川}。
读书不省事华丽的装饰,下笔勤勉能写文章,
家贫,不敢嫁富豪,恐怕那不是他们难以为父母。
你母亲的哥哥你叔舅。
要求把他的儿子来结姻。
乡民婚姻重母族,虽然我不肯将怎么说。
生年十六也已嫁,天负责任五欢欣。
回家见我悲伤而哭泣,告诉我们家的事不可陈。
公婆叔叔和妹妹不知道,抛弃礼仪从节纷如说。
人多我们不能胜,只想努力学习并不是天真。
昨天朝廷把这太厉害,捩耳不听生气生气。
我这样说并不是你们的工作,为女人为什么不善于一身。
啊你丈夫承担这责任,可怎么狠如痴似獐狂。
忠臣你不见泄治,谏死后世不不是陈先生。
谁知道我的话果然不假,第二年参加你刚刚生了孙子。
一旦有病不肯看,这个意思难道还要求你保存。
忧虑惶恐千方百计只有你母亲,还有你父亲惊奇要跑。
此时你舅舅拥有爱我,呼卢握槊如隔邻。
狂言发病如有奇怪,里有老妇人能降下神灵。
叫来问怎么能容忍,你舅舅责备我学不完美。
急难仓促不能动,坚因类似天王地位。
引导他的女儿让他妻子为孽,在病向你内衣和裙子。
穿的出看又告诉你,错误是给你增加殷勤。
多混乱不记得,抱怨你不肯混同尘世。
经天乳药渐渐有惊喜,生病我告诉没有断绝根。
喉中呼吸气才属,太阳使勉强吃肥珍。
公婆不允许再生活,巧计私下发什么不仁。
婴儿盈尺不能说话,忽然夺去词纷纷。
传说婆婆生气不回家省亲,赶紧抱着跑什么时间询问。
病中担心不能预测,起坐无语泪满巾。
一会儿病在形状不变,三天不救谁缘因。
这只有你外甥你儿媳妇,有什么对不起你漫无恩。
啊我生了个女儿如果不正义,即使你手刃我说什么。
庄重正直好礼让,才思敏捷善辩超越无伦。
正应为此特别谴责,你可以用手摸摸自己的心。
这就是法律所无奈,还可以抬起头披苍天。
天高鬼神不可信,后世有耳朵还听说。
只今听说的人已经不穿,可惜我没有勇气再也不冤枉。
只有我所以不责怪你,问我这件事长期叹息呻吟。
凄惨地说我儿子没有遗憾,此罪在你抱怨。
虎跑牛触不奇怪,当自己想办法避免被吞并。
深在殿堂关闭重键,牛虎怎么解释翻墙坦。
登上山下水不爱自己,怎么可以侥幸碰上麒麟。
明珠美玉本无价,放弃沟上有许多黑磷。
设置这些失去土地自当你,既然你有什么责任型和丛生。
唉!这件事我有罪。
应当让天下重结婚。

“巧计窃发何不仁”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ì yóu
自尤

wǔ yuè zhī dàn zī hé chén, yǒu nǚ qiáng sǐ wú yóu shēn.
五月之旦兹何辰,有女强死无由伸。
jiē yǔ wèi fù yì bù wǔ, shǐ rǔ gū zhǒng mái yuān hún.
嗟予为父亦不武,使汝孤冢埋冤魂。
sǐ shēng shòu yāo gù wú dìng, wǒ qǐ yǐ cǐ zhé yuàn rén.
死生寿夭固无定,我岂以此辄怨人。
dāng shí cǐ shì zuì jīng zhòng, háng dào wén zhě jiē zuì xīn.
当时此事最惊众,行道闻者皆醉辛。
yú jiā shì shì běn hào xué, shēng nǚ bù dú zhì zǔ zuǒ sī yòu chuān.
余家世世本好学,生女不独治组{左纟右川}。
dú shū wèi shěng shì huá shì, xià bǐ wěi wěi néng zhǔ wén,
读书未省事华饰,下笔亹亹能属文,
jiā pín bù gǎn jià háo guì, kǒng bǐ fēi bǐ nán wéi qīn.
家贫不敢嫁豪贵,恐彼非彼难为亲。
rǔ mǔ zhī xiōng rǔ shū jiù.
汝母之兄汝叔舅。
qiú yǐ jué zi lái jié yīn.
求以厥子来结姻。
xiāng rén hūn jià zhòng mǔ zú, suī wǒ bù kěn jiāng ān yún.
乡人婚嫁重母族,虽我不肯将安云。
shēng nián shí liù yì yǐ jià, rì fù yōu zé wǔ huān xīn.
生年十六亦已嫁,日负忧责五欢欣。
guī níng jiàn wǒ bēi qiě qì, gào wǒ jiā shì bù kě chén.
归宁见我悲且泣,告我家事不可陈。
jiù gū shū mèi bù zhī dào, qì lǐ zì kuài fēn rú yún.
舅姑叔妹不知道,弃礼自快纷如云。
rén duō wǒ guǎ shì bù shèng, zhī yù qiáng xué fēi tiān zhēn.
人多我寡势不胜,祗欲强学非天真。
zuó cháo gào yǐ cǐ tài shèn, liè ěr bù tīng shēng nù chēn.
昨朝告以此太甚,捩耳不听生怒嗔。
yú yán rú cǐ fēi nǎi shì, wèi fù hé bù shàn yī shēn.
余言如此非乃事,为妇何不善一身。
jiē zāi ěr fū rèn cǐ zé, kě nài kuáng hěn rú chī jūn.
嗟哉尔夫任此责,可奈狂狠如痴麏。
zhōng chén rǔ bú jiàn xiè zhì, jiàn sǐ shì bù fēi chén jūn.
忠臣汝不见洩治,谏死世不非陈君。
shéi zhī yú yán guǒ bù wàng, míng nián huì rǔ chū shēng sūn.
谁知余言果不妄,明年会汝初生孙。
yī zhāo yǒu jí mò kěn shì, cǐ yì qǐ shàng qiú ěr cún.
一朝有疾莫肯视,此意岂尚求尔存。
yōu huáng bǎi jì dú rǔ mǔ, fù yǒu rǔ fù jīng qiě bēn.
忧惶百计独汝母,复有汝父惊且奔。
cǐ shí rǔ jiù yōng ài qiè, hū lú wò shuò rú gé lín.
此时汝舅拥爱妾,呼卢握槊如隔邻。
kuáng yán fā bìng ruò yǒu guài, lǐ yǒu lǎo fù néng jiàng shén.
狂言发病若有怪,里有老妇能降神。
hū lái wèn xùn qǐ dé yǐ, rǔ jiù zé wǒ xué bù chún.
呼来问讯岂得已,汝舅责我学不纯。
jí nàn zào cì bù kě dòng, jiān zuò yǒu lèi tiān wáng zūn.
急难造次不可动,坚坐有类天王尊。
dǎo qí nǚ qī shǐ wèi niè, jiù bìng suǒ rǔ rú yǔ qún.
导其女妻使为孽,就病索汝襦与裙。
yī zhī chū kàn yòu rǔ gào, miù wèi yǔ rǔ zēng yīn qín.
衣之出看又汝告,谬为与汝增殷勤。
duō duō rǎo luàn mò shèng jì, jiù rǔ bù kěn tóng qí chén.
多多扰乱莫胜记,咎汝不肯同其尘。
jīng xún rǔ yào jiàn yǒu xǐ, yí bìng yú gào wèi jué gēn.
经旬乳药渐有喜,移病余告未绝根。
hóu zhōng chuǎn xī qì cái shǔ, rì shǐ miǎn qiǎng cān féi zhēn.
喉中喘息气才属,日使勉强飡肥珍。
jiù gū bù xǔ zài shēng huó, qiǎo jì qiè fā hé bù rén.
舅姑不许再生活,巧计窃发何不仁。
yīng ér yíng chǐ wèi néng yǔ, hū rán duó qù cí fēn fēn.
婴儿盈尺未能语,忽然夺去词纷纷。
chuán yán gū nù bù guī jìn, jí bào jí zǒu hé xiá xún.
传言姑怒不归觐,急抱疾走何暇询。
bìng zhōng yōu kǒng mò néng cè, qǐ zuò wú yǔ tì mǎn jīn.
病中忧恐莫能测,起坐无语涕满巾。
xū yú bìng zuò zhuàng rú gù, sān rì bù jiù shuí yuán yīn.
须臾病作状如故,三日不救谁缘因。
cǐ wéi rǔ shēng rǔ ér fù, hé yòng fù rǔ màn wú ēn.
此惟汝甥汝儿妇,何用负汝漫无恩。
jiē yú shēng nǚ gǒu bú yì, suī rǔ shǒu rèn wú hé yán.
嗟余生女苟不义,虽汝手刃吾何言。
yǎn rán zhèng zhí hǎo lǐ ràng, cái mǐn míng biàn chāo wú lún.
俨然正直好礼让,才敏明辩超无伦。
zhèng yīng yǐ cǐ huò yóu qiǎn, rǔ kě yǐ shǒu xīn zì mén.
正应以此获尤谴,汝可以手心自扪。
cǐ suī fǎ lǜ suǒ wú nài, shàng kě yǎng shǒu pī cāng mín.
此虽法律所无奈,尚可仰首披苍旻。
tiān gāo guǐ shén bù kě xìn, hòu shì yǒu ěr yóu huò wén.
天高鬼神不可信,后世有耳犹或闻。
zhǐ jīn wén zhě yǐ bù fú, hèn wǒ wú yǒng bù fù yuān.
只今闻者已不服,恨我无勇不复冤。
wéi yú gù rén bù zé rǔ, wèn wǒ cǐ shì jiǔ tàn shēn.
惟余故人不责汝,问我此事久叹呻。
cǎn rán wèi wǒ zi wú hèn, cǐ zuì zài zi hé yóu rén.
惨然谓我子无恨,此罪在子何尤人。
hǔ pǎo niú chù bù zú guài, dāng zì wèi jì miǎn jiàn tūn.
虎跑牛触不足怪,当自为计免见吞。
shēn jū gāo táng bì zhòng jiàn, niú hǔ qǐ jiě yú qiáng tǎn.
深居高堂闭重键,牛虎岂解逾墙坦。
dēng shān rù zé bù zì ài, ān kě jiǎo xìng zāo qí lín.
登山入泽不自爱,安可侥倖遭骐驎。
míng zhū měi yù běn wú jià, qì zhì gōu shàng duō zī lín.
明珠美玉本无价,弃置沟上多缁磷。
zhì zhè shī dì zì dāng ěr, jì ěr hé jiù jīng yǔ zhēn.
置这失地自当尔,既尔何咎荆与榛。
jiē zāi cǐ shì yú yǒu zuì.
嗟哉此事余有罪。
dāng shǐ tiān xià zhòng jié hūn.
当使天下重结婚。

“巧计窃发何不仁”平仄韵脚


拼音:qiǎo jì qiè fā hé bù rén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作者简介


苏洵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作者介绍


苏洵的生平

大事年表
  父亲苏序,母亲史氏,有两位兄长苏澹、苏涣。苏洵少时不好读,19岁时娶妻程氏,27岁时立下决心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苦读,学业大进。
  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
  嘉祐二年(1057年),二子同榜应试及第,轰动京师。
  嘉祐三年(1058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
  嘉祐五年(1060年),经韩琦推荐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霸州文安县主簿,又授命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辟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事佛奉道
  苏洵生活于佛、道发展兴盛的北宋前期,受时代潮流及出生环境的影响,苏洵也有一些佛、道观念。苏洵信奉佛道,其外在表现是游道观佛寺,交道士僧人,舍心爱之物为死去的亲人祈冥福等;其内在表现则体现了其文学艺术和政治思想之中,苏洵的文学创作过程论受启于《庄子》,他的文学作品涉及到道教的仙话传奇,灵验故事,宫观胜境等,其政治思想从渊源、重要观点到语言文字无不留下道家的痕迹。苏洵的文学作品和政治思想中涉及佛教的比较少见,受道家道教的影响却十分明显。
  苏轼在《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及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一诗中写道:“君少与我师皇坟,旁资老聘释迦文。”说的是苏轼苏辙兄弟庆历年间在家以父为师时的事情,可见苏洵对道释经籍是有所研读的,不仅如此,还让儿子也一起读。苏轼曾提到双亲笃信佛教:“昔予先君文安主薄赠中大夫讳洵,先夫人武昌太君程氏,皆性仁行廉,崇信三宝。捐馆之日,追述遗意,舍所爱作佛事,虽力有所此,而志则无尽。”至于对道教的信仰,苏洵自己有记载:“洵尝于天圣庚午(即1030年)重九日玉局观无碍子肆中见一画像,笔法清奇。云乃张仙也,有祷必应。因解玉环易之。”苏洵十九岁娶眉山大户程氏之女为妻,到二十三岁(即天圣庚午)还未有子嗣,因此在游成都玉局观见到被称为以祈嗣的张仙画像,就购置回家。祈曰:“某等不德所召,艰于嗣息,堇皈遗教,瞻奉尊彦。夫妇行四拜礼,诣香案上香,献酒。读祝再四拜。”苏洵的佛道信奉主要体现在游览佛道的名胜古迹,接交道士、僧人。
  苏洵少不喜学,由于父亲健在,没有养家之累,故他在青少年时代有点象李白和杜甫的任侠与壮游,走了不少地方。后来又陪同儿子两次进京,一次经水路,一次经陆路,遍游了沿途的名胜古迹。
  苏洵游过的道释名胜古迹大致有青城山和峨眉山、成都的玉局观、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虔州的天竺寺、丰都的仙都观等。
  苏洵游峨眉山和青城山是在青少年时期,其《忆山送人五言七十八韵》诗中云:“少年喜奇迹,落拓鞍马间。纵目视天下,爱此宇宙宽。岷峨最先见,晴光压西川。”
  庆历年间,苏洵进京参加制举考试,不中,便南游嵩洛庐山,在庐山他游历了东林寺和西林寺,并同这里的两位高僧讷禅师和景福顺长老交游月余。《忆山送人》诗中详细记载了这次游历的情形:“次入二林寺,遂获高僧言。问以绝胜境,导我同跻攀。逾月不厌倦,岩谷行欲殚。”苏洵在庐山同二僧共游居一个多月,并“获高僧言”这件事,苏轼、苏辙都有记载。苏辙云:“辙幼侍先君,闻尝游庐山过圆通,见讷禅师,留连久之。元丰五年以谴居高安,景福顺公不远百里惠然来访。自言昔从讷于圆通,逮与先君游。岁月迁谢,今三十六年矣。二公皆吾里人,讷之化去已十一年。”从庐山下来,苏洵又南游虔州(今江西赣州),在虔州,苏洵结识了当地隐士钟子翼兄弟,在他们的陪同下游览了马祖岩和天竺寺。大概在皇祐初年,苏洵到岷山白云溪拜访了隐士张俞,苏轼在《张白云诗跋》中说:“张俞,少愚,西蜀隐君子也。与予先君游居岷山下……”张俞的事迹在王称的《东都事略》中有传,“张俞,字少愚,少嗜书,好为诗,……俞为人不妄忧喜,性淳情澹,有超然远俗之志。”朝廷曾六次下诏要其出仕,“卒不起,遂隐居青城山之白云溪。”按青城山白云溪是著名道教学者杜光廷晚年所居之地,文彦博治蜀时安排张俞居住白云溪,显然是张俞对道教有特别兴趣的原因,苏洵与他交游,道家道教大概是其交谈内容之一。嘉祐初,苏洵带二子进京应试,在京期间,认识了保聪禅师,“予在京师,彭州僧保聪来求识予甚勤,及至蜀,闻其自京师归,布衣蔬食以为其徒先,凡若干年,而所居圆觉院大治。”
  嘉祐四年苏洵带领全家乘船沿岷江而下,东出三峡,走水路进京,在丰都参观了仙都观,传说这是阴长生升仙的地方,写有《题仙都观》诗凭吊这个仙人。

苏洵的介绍

  苏洵(公元1009年5月22日至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四川眉山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四月二十五日(1009年5月22日),卒于英宗治平三年四月戊申(1066年5月21日),年五十八岁。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馀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乃悉焚所写文章,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欧阳修上其所著《衡论》《权书》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苏洵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1056年(仁宗嘉祐元年),领苏轼、苏辙去汴京,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衡论》、《权书》、《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刘向、贾谊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苏洵。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苏洵,苏洵文名因而大盛。宋嘉祐三年,宋仁宗召苏洵到舍人院参加考试,苏洵推托有病,不肯去应诏。嘉祐五年,苏洵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与陈州(今河南)项城县令姚辟一同修撰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苏洵即去世,朝廷追赠苏洵为光禄寺丞。

苏洵的纪念设施

墓地
  苏洵墓,别名苏坟山,位于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土地乡公益村西。为苏洵及夫人程氏、苏轼原配夫人王弗的墓地。始建于宋代,清嘉庆年间进行过大修。欧阳修《苏洵墓志铭》中有“苏君,讳洵,字明允……葬于彭山之安镇乡可龙里。”早在北宋嘉祐二年(1057),苏洵为葬亡妻程氏,便在武阳县(属眉州)东北安镇乡可龙里的“老翁井”侧面,距“老翁井”仅十余步的地方寻得墓地。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苏轼的前妻王弗病逝于京师,1066年苏洵亦病逝于京城。苏轼、苏辙扶柩归蜀,将苏洵、王弗葬于此。苏轼《亡妻墓志铭》载:“(王弗)葬于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三苏祠
  三苏祠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城西,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原为五亩庭院,元代改宅为祠,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摹拟重建。经历代增修扩建,现占地86亩。三苏祠既保持了苏氏故居的风貌,又体现了祠园建筑的古朴幽深。祠内供奉陈列有三苏及子孙、女眷塑像,还供奉有眉山始祖苏味道画像和列代先祖牌位;有木假山堂、古井、洗砚池、荔枝树等苏家遗迹;有三苏祠沿革展、碑廊苏轼手迹刻石80多通,宋、明、清、民国碑约30通。除此而外,馆内还收藏有上万件有关三苏的文献资料和文物,是蜀中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2007年,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投巨资,新建东园碑廊、三苏纪念馆(生平陈列馆)、旅游接待中心等,面积新增20余亩,总面积共计约104亩。生平陈列展厅面积由原300多平方米,增至约3000多平方米。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苏洵的评价

  除了在家庭教育上称得上是天下父亲的典范,在自学成材上,苏洵也是后人的楷模。“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这是《三字经》里对于苏洵的描述。苏洵是幸运的,创造了中国第一文人家庭的奇迹。

苏洵的成就

文学成就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
  曾巩说苏洵“颇喜言兵”。苏洵还强调打速决战、突击取胜避实击虚、以强攻弱、善用奇兵和疑兵等战略战术原则。苏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的篇章。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强暴,藐视敌人,写得有气势。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这些说法都是比较中肯的。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宛转见长。苏洵在《上田枢密书》中也自评其文兼得“诗人之优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他的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炼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妙喻,如《仲兄字文甫说》,以风水相激比喻自然成文的一段描写,即是一例。
  苏洵论文,见解亦精辟。苏洵提倡学习古文,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不同写法和共同要求。他特别善于从作品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与艺术特色。
  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其《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为佳作,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
  在宋代以多种版本流行的苏洵著作,原版本大都散佚,今存的有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嘉祐集》《15卷、《四部丛刊》影宋钞本。

谱学贡献
  苏洵在谱学领域贡献巨大,他创造了现代修谱方法之一的苏氏谱例,影响巨大,时至今日仍然是许多地方和姓氏的修谱范例。其体平列,世序直陈,用表格的形式记述先祖世系。在表中人名下注出其仕宦、行迹、配偶、死葬、享年并依次书写子孙后代,各代标明辈分。其谱例以五世为表,以宗法为则,详近而略远,尊近而贬远,主张睦族、恤族、化俗。其特点是篇幅大,记载内容多。苏氏谱例与欧阳修创立的另一谱例一道,被世人称为“欧苏谱例”。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