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听屋山鸡正午”出自宋代赵蕃的《负暄》,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è tīng wū shān jī zhèng wǔ,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侧听屋山鸡正午”全诗:天公知我寒无褐,惠以檐间百尺裘。
挟纩固殊如是想,索衣不叹晚为谋。
神融遽合庄周梦,意气俄乘竹叶舟。
侧听屋山鸡正午,又愁寒雀暮啾啾。
《负暄》是宋代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公知晓我寒冷无衣裳,慈悲地用屋檐间的百尺裘衣来赐予我。我怀揣着线纺的技艺,坚固而独特,正是如此来思索。索取衣裳并不是为了追求晚年的计划而叹息。神奇的融化合并,突然变成庄子梦中的景象,我豪情万丈地乘坐着竹叶舟。侧耳倾听,屋山的鸡儿正在午时鸣叫,我又为寒冷的麻雀在黄昏时分不停啾啾而忧愁。
诗意:
这首诗词以一种流畅而神秘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中贫寒和寒冷的感受。天公代表着神灵或命运,他知晓作者的困境,并慈悲地给予作者一件百尺长的裘衣。作者以纺线的技艺自傲,认为自己的技能独特而坚固。他并不为索取衣裳而感到后悔,也没有因为晚年的计划而叹息。诗中还出现了庄子的梦境,以及作者乘坐竹叶舟的情景,展现了作者豪情万丈的精神和对自由的向往。最后,作者在午时倾听屋山鸡的鸣叫,以及在黄昏时分为寒冷的麻雀忧愁,表达了对生活中琐碎烦恼的思考。
赏析:
《负暄》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作者贫寒而寒冷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诗中使用了一系列意象,如天公、百尺裘、纩固、庄周梦、竹叶舟等,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和神秘感。通过描写鸡鸣和麻雀的声音,将作者内心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思考。整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困境的坦然接受和对理想的追求,传递了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将作者的感受与思考融入其中,展现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自由的向往,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fù xuān
负暄
tiān gōng zhī wǒ hán wú hè, huì yǐ yán jiān bǎi chǐ qiú.
天公知我寒无褐,惠以檐间百尺裘。
xié kuàng gù shū rú shì xiǎng, suǒ yī bù tàn wǎn wèi móu.
挟纩固殊如是想,索衣不叹晚为谋。
shén róng jù hé zhuāng zhōu mèng, yì qì é chéng zhú yè zhōu.
神融遽合庄周梦,意气俄乘竹叶舟。
cè tīng wū shān jī zhèng wǔ, yòu chóu hán què mù jiū jiū.
侧听屋山鸡正午,又愁寒雀暮啾啾。
拼音:cè tīng wū shān jī zhèng wǔ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