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柴桑可葬死何妨”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柴桑可葬死何妨”出自宋代何梦桂的《偶成》,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hái sāng kě zàng sǐ hé fá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柴桑可葬死何妨”全诗

《偶成》

柴桑可葬死何妨

一卷南华一炷香,身閒随处是仙乡。
竹声侵户朝眠觉,花影移阶昼坐忘。
杜曲自耕贫亦乐,柴桑可葬死何妨
悠悠往事俱尘土,剩得头颅上雪霜。


赏析


《偶成》是宋代诗人何梦桂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一卷南华一炷香,
身閒随处是仙乡。
竹声侵户朝眠觉,
花影移阶昼坐忘。
杜曲自耕贫亦乐,
柴桑可葬死何妨。
悠悠往事俱尘土,
剩得头颅上雪霜。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宁静淡泊的仙境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追求和意义的思考。

赏析:
诗词开篇"一卷南华一炷香",以南华经为隐喻,表达了诗人追求超然自在、超越尘世的心境。"身閒随处是仙乡"表明诗人认为自己无拘无束,可以随时随地感受到仙境的存在。接下来的两句"竹声侵户朝眠觉,花影移阶昼坐忘"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入眠,花影中忘却尘世的景象,表达了对宁静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下半首的"杜曲自耕贫亦乐,柴桑可葬死何妨"表达了诗人对朴素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人认为自己即使贫穷也能从事简单的农事,体验到快乐;而死后被埋葬在柴桑,也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种态度表明诗人对生活的看法是淡泊的,对名利和物质追求不太在意。

最后两句"悠悠往事俱尘土,剩得头颅上雪霜"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淡忘和对岁月的感慨。诗人认为过去的事情都已经化为尘土,只有头颅上的雪霜还留存下来,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有限。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淡泊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生命和时光流转的思考。这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凸显了宋代文人的超脱情怀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柴桑可葬死何妨”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ǒu chéng
偶成

yī juàn nán huá yī zhù xiāng, shēn xián suí chù shì xiān xiāng.
一卷南华一炷香,身閒随处是仙乡。
zhú shēng qīn hù cháo mián jué, huā yǐng yí jiē zhòu zuò wàng.
竹声侵户朝眠觉,花影移阶昼坐忘。
dù qū zì gēng pín yì lè, chái sāng kě zàng sǐ hé fáng.
杜曲自耕贫亦乐,柴桑可葬死何妨。
yōu yōu wǎng shì jù chén tǔ, shèng dé tóu lú shàng xuě shuāng.
悠悠往事俱尘土,剩得头颅上雪霜。

“柴桑可葬死何妨”平仄韵脚


拼音:chái sāng kě zàng sǐ hé fáng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作者简介


何梦桂淳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作者介绍


何梦桂的介绍

  何梦桂 (1229—1303),字岩叟,别号潜斋,谥号文建,宋淳安文昌人(今浙江淳安县文昌镇文昌村)。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自幼从学于名师夏讷斋先生,深受教益。咸淳元年(1265年)省试第一,举进士,廷试第三名(即“探花”)。其侄何景文,亦登同榜进士。宋度宗得知何梦桂与黄蜕、方逢辰同堂就读于石峡书院,故御书“一门登两第,百里足三元”的联句相赠。梦桂初为台州军判官,历官太常博士,咸淳十年(1274年)任监察御史。曾任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富昌(后改名文昌)小酉源,元至元中,御史程文海推荐,授江西儒学提举,屡召不赴。著书自娱,终老家中。学者称之为“潜斋先生”。梦桂精于易,所著有《易衍》、《中庸致用》诸书,其《潜斋文集》11卷,收入《四库全书》,《四库总目》并传于世。现何家家谱百字歌为文建公所编。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