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鹫巢空”出自宋代葛长庚的《水调歌头(丙子中元后风雨有感)》,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uí shǒu jiù cháo kōng,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回首鹫巢空”全诗:一叶飞何处,天地起西风。
夜来酒醒,月华千顷浸帘栊。
塞外宾鸿来也,十里碧莲香满,泽国蓼花红。
万象正萧爽,秋雨滴梧桐。
钓台边,人把钓,兴何浓。
吴江波上,烟寒水冷翦丹枫。
光景暗中催去,览镜朱颜犹在,回首鹫巢空。
铁笛一声晓,唤起玉渊龙。
《水调歌头(丙子中元后风雨有感)》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葛长庚。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一叶飞何处,天地起西风。
夜来酒醒,月华千顷浸帘栊。
塞外宾鸿来也,十里碧莲香满,泽国蓼花红。
万象正萧爽,秋雨滴梧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一片落叶飞向何方,天地间吹起西风。
夜晚苏醒,月光洒满窗棂。
外地的客鸿也飞来了,十里碧莲花香满溢,国家的蓼花绽放红艳。
大自然万象正清幽,秋雨滴落在梧桐上。
诗意:
这首诗以作者的感慨之情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在风雨过后,一片落叶飞舞,天空中吹来了西风。夜晚酒醒后,明亮的月光洒满了窗棂。来自塞外的客鸿也飞来了,远远的闻到了十里外碧莲的花香,泽国的蓼花也绽放出鲜艳的红色。大自然万物正静谧幽美,秋雨滴落在梧桐树上。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人物的心情。通过描写落叶飞舞、西风吹拂和夜晚的月光,诗人创造了一种凄美的氛围。他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相结合,通过描绘外地的客鸿飞来、十里碧莲花的香气和泽国的蓼花的红艳,表达了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赞美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最后的描写中,诗人回首鹫巢空,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独特感悟,以及对人生和时光流转的思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bǐng zǐ zhōng yuán hòu fēng yǔ yǒu gǎn
水调歌头(丙子中元后风雨有感)
yī yè fēi hé chǔ, tiān dì qǐ xī fēng.
一叶飞何处,天地起西风。
yè lái jiǔ xǐng, yuè huá qiān qǐng jìn lián lóng.
夜来酒醒,月华千顷浸帘栊。
sài wài bīn hóng lái yě, shí lǐ bì lián xiāng mǎn, zé guó liǎo huā hóng.
塞外宾鸿来也,十里碧莲香满,泽国蓼花红。
wàn xiàng zhèng xiāo shuǎng, qiū yǔ dī wú tóng.
万象正萧爽,秋雨滴梧桐。
diào tái biān, rén bǎ diào, xìng hé nóng.
钓台边,人把钓,兴何浓。
wú jiāng bō shàng, yān hán shuǐ lěng jiǎn dān fēng.
吴江波上,烟寒水冷翦丹枫。
guāng jǐng àn zhōng cuī qù, lǎn jìng zhū yán yóu zài, huí shǒu jiù cháo kōng.
光景暗中催去,览镜朱颜犹在,回首鹫巢空。
tiě dí yī shēng xiǎo, huàn qǐ yù yuān lóng.
铁笛一声晓,唤起玉渊龙。
拼音:huí shǒu jiù cháo kōng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仄韵) 去声一送
白玉蟾(公元1194 - ?;现学界对其卒年尚有多种说法;)本姓葛,名长庚。为白氏继子,故又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人,一说福建闽清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曾举童子科。及长,因“任侠杀人,亡命至武夷”。
十二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且长于书画。遂笃志玄学,别家遍访名师,苦志修炼,参游各地,於惠州得遇泥丸真人,扔归罗浮,授以金丹火候之法,后居广东省海丰县莲花山得道,称为琼绾紫清真人。
后出家为道士,师事陈楠九年,陈楠逝后,游历天下,后隐居著述,致力于传播丹道。
白玉蟾为南宗第五代传人,即“南五祖”之五。“南宗”自他之后,始正式创建了内丹派南宗道教社团。飞升后封号为“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先生”。
公元1206年春,十二岁的白玉蟾赴广州贡院参加童子科,考官韩世忠出题“织机”,白玉蟾现场作诗:“山河大地作织机,百花如锦柳如丝。虚空白处做一匹,日月双梭天外飞。”
白玉蟾师事陈楠,相从流浪各地,尽得其道法。嘉定五年在罗浮山得陈楠临终付嘱。白玉蟾游历于罗浮、武夷、龙虎诸山。时而蓬头赤足,时而青巾野服,“或狂走,或兀坐,或镇日酣睡,或长夜独立,或哭或笑,状如疯颠”。
白玉蟾于嘉定中(公元1134-1229),曾诏征赴阕,对御称旨,命建太乙宫。嘉定十年收彭耜、留元长为弟子。十一年宁宗降御香,玉蟾“为国升座”,主国醮于洪州玉隆宫,后又于九宫山瑞庆宫主国醮。十五年赴临安,伏阙上书,言天下事,“沮不得上达,因醉执逮京尹,一宿乃释”,然臣僚上言其以左道惑众。一日不知所在。
白玉蟾“身通三教,学贯九流”。融摄佛家与理学思想,纳《易》学以阐丹法,自称“圣即仙之道,心即佛之道”。其内丹学说的基本理论为宇宙生成论和精、气、神的修为。掺揉易学禅学的“知止”说,认为“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岂知此精此神气,根于父母未生前。三者未尝相返离,结成一块大无边。”
白玉蟾师承陈楠的内丹及雷法,又兼通大洞法箓,斋醮科仪,尤以神霄雷法著称。在雷法及符咒应用上,认为灵验与否,主要以行法者的内炼功夫高下而定。他主张以内炼为基础,雷法与内丹术相结合。而内炼功夫,全赖心之作用。他称“法是心之臣,心是法之主,无疑则心正,心正则法灵,守一则心专,心专则法验,非法之灵验,盖汝心所以。”且认为符咒召役的神灵实际上是行法者的精气所化。
白玉蟾对内丹的理解是“身有一宝,隐在丹田,轻如密雾,淡似飞烟”(见《道藏辑要》之《冬至小参文》),他主张性命双修,先性后命,融道教修命之术与佛教养神之方于丹道一炉之中。
白玉蟾的内丹学说理论,奉南宗传统,主张独身清修,他身体力行、终身无娶。其内丹学说之风格与张伯端、石泰有所不同。张伯端以顿悟圆通释内丹还虚,白玉蟾则谓“至道在心,即心是道”,纯以禅理入道。又寓内丹于雷法之中,使南宗修持具有“内炼成丹,外用成法”的特点。对五代以后道教的修炼方术有较大影响。
白玉蟾还是金丹派南宗正式创立者,他先后了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等为徒。打破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单传的历史。复归武夷止止庵即传道授法。同时取汉天师“二十四治”法,按“师家曰治,民家曰靖”的传统,立“靖”为建宗传法之所。这也标志着南宗至此形成道教社团。
白玉蟾著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后由弟子彭耜编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谢显道编《海琼白真人语录》、《道德宝章》、《海琼词》、彭耜编《海琼问道集》。《四言诗帖》是白玉蟾的草书,墨迹,纸本,纵二四·五厘米,横五二·五厘米,全诗凡十一行,共五十字,款署“玉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