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计喧寂”出自宋代王炎的《送游尧臣归闽六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īn bù jì xuān jì,诗句平仄:平仄仄平仄。
“心不计喧寂”全诗:荆璞天下珍,价重金百镒。
谁能玉其德,有亦未易识。
陆沈黄绶间,心不计喧寂。
挽之置通津,谁借一臂力。
穷山抱白虹,缇袭贵燕石。
《送游尧臣归闽六首》是宋代王炎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荆璞天下珍,价重金百镒。
这里描述了一块荆山的玉石,它珍贵无比,价值重于一百两黄金。
谁能玉其德,有亦未易识。
诗人思考着谁能够在品德上像这块玉石一样完美,这样的人很难找到。
陆沈黄绶间,心不计喧寂。
这句表达了诗人游历的心境,他置身于陆沈(指官员的通道)之间,心灵却超脱了喧嚣和寂静的纷扰。
挽之置通津,谁借一臂力。
诗人希望能有人伸出援手,一同帮助他将这块玉石送到通津(指南方的港口),但他仍在等待着那位能够助他一臂之力的人。
穷山抱白虹,缇袭贵燕石。
这里描绘了贫穷的山区环绕着一道美丽的白虹,暗喻着即使在贫困之中也有宝贵的东西存在。缇袭贵燕石指的是一种珍贵的石头,它象征着诗人内心珍贵的情感。
这首诗词通过具象的描写展示了王炎对珍贵之物的追求和对高尚品德的渴望。诗人从荆山的玉石引发联想,自问世间是否有人能与之媲美。他在通津等待有缘之人的到来,希望能有人一同分享这份珍贵。最后,诗人通过对贫穷山区和白虹的描绘,寄托了对内心珍贵情感的期盼,以此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和高尚品质的向往。整首诗词在描绘美景的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sòng yóu yáo chén guī mǐn liù shǒu
送游尧臣归闽六首
jīng pú tiān xià zhēn, jià zhòng jīn bǎi yì.
荆璞天下珍,价重金百镒。
shuí néng yù qí dé, yǒu yì wèi yì shí.
谁能玉其德,有亦未易识。
lù shěn huáng shòu jiān, xīn bù jì xuān jì.
陆沈黄绶间,心不计喧寂。
wǎn zhī zhì tōng jīn, shuí jiè yī bì lì.
挽之置通津,谁借一臂力。
qióng shān bào bái hóng, tí xí guì yàn shí.
穷山抱白虹,缇袭贵燕石。
拼音:xīn bù jì xuān jì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二锡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年十五学为文,乾道五年进士,调明州司法参军,丁母忧,再调 鄂州崇阳簿,江陵帅张栻檄入幕府, 议论相得。秩满,授潭州教授,以荐 知临湘县。通判临江军,召除太学博士,庆元三年,迁秘书郎。四年, 除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五年,迁著作郎兼考功郎,兼礼部员外 郎。六年,除军器少监,迁军器监, 主管武夷山冲佑观。起知饶州,改湖州,不畏豪强,有“为天子臣,正天子法”之语,人多传诵。然终以谤罢,再奉祠。所居有双溪,筑亭寄兴,以白乐天自比。嘉定十一年卒, 年八十二。生平与朱熹交厚,往还之作颇多,又与张栻讲论,故其学为 后人所重。
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总 题为《双溪类稿》,早已失传,仅存诗 文二十七卷,题为《双溪类稿》,或称 《双溪集》,有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万历二十四年王孟达刻本、《四库全书》本。《双溪诗馀》一卷, 有《四印斋所刻词》本。所作诗文博 雅精深,具有根柢,议论醇正,引据典确(《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 其诗尤为世人称许,而清人则谓其 “多庸调”(《宋诗钞·双溪诗钞 序》) 、“力庸格窘”(《石洲诗话》卷 四)。其论词贵“婉转妩媚”,鄙薄 “豪壮语”(《双溪诗馀自序》),所作 “质实妍雅”(《善本书室藏书志》卷 四○),“虽不甚工,亦一家眷属”(王国维《跋双溪诗馀》)。《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全宋诗》卷 二五五九至二五六七录其诗九卷。《全宋文》卷六○九○至六一一二编 其文为二十三卷。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