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年五月峨嵋雪”出自唐代齐己的《自湘中将入蜀留别诸友》,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ái nián wǔ yuè é méi xuě,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来年五月峨嵋雪”全诗:巾舄初随入蜀船,风帆吼过洞庭烟。
七千里路到何处,十二峰云更那边。
巫女暮归林淅沥,巴猿吟断月婵娟。
来年五月峨嵋雪,坐看消融满锦川。
《自湘中将入蜀留别诸友》
巾舄初随入蜀船,
风帆吼过洞庭烟。
七千里路到何处,
十二峰云更那边。
巫女暮归林淅沥,
巴猿吟断月婵娟。
来年五月峨嵋雪,
坐看消融满锦川。
中文译文:
巾帼的船只带我踏上入蜀之行,
风帆呼啸着越过洞庭湖的烟。
行程七千里,终将到达何处呢,
十二峰的云朵在那边更加翻飞。
巫山的女子在傍晚归来,雨点淅沥作响,
巴山的猿猴在夜晚吟唱,月色明亮而婵娟。
明年五月,峨嵋山将迎来白雪,
我将坐在那里,观赏着消融满布满锦川的景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从湖南湘中地区乘船进入四川蜀地的情景,并表达了他离开湘中的惋惜之情。一开始,船只向前航行,风帆猛吹,行经洞庭湖的烟雾之中。接着,作者思索着这七千里的漫漫旅途将要带他去何方,十二峰的云彩则在那遥远的地方更加壮丽。
接下来,诗中描写了巫山归来的女子和巴山猿猴的吟唱,凝聚了对故乡的特殊感情。诗的最后,作者展望了明年五月的峨嵋山雪景,并在那坐看消融的雪花覆盖锦川的美景中,回忆他在湘中的离别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通过描绘景物和表达内心感受,诗人巧妙地将人与自然相融合,展现了对离别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在读者欣赏诗歌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也能领略到自然风光的美妙。
zì xiāng zhōng jiàng rù shǔ liú bié zhū yǒu
自湘中将入蜀留别诸友
jīn xì chū suí rù shǔ chuán, fēng fān hǒu guò dòng tíng yān.
巾舄初随入蜀船,风帆吼过洞庭烟。
qī qiān lǐ lù dào hé chǔ,
七千里路到何处,
shí èr fēng yún gèng nà biān.
十二峰云更那边。
wū nǚ mù guī lín xī lì, bā yuán yín duàn yuè chán juān.
巫女暮归林淅沥,巴猿吟断月婵娟。
lái nián wǔ yuè é méi xuě, zuò kàn xiāo róng mǎn jǐn chuān.
来年五月峨嵋雪,坐看消融满锦川。
拼音:lái nián wǔ yuè é méi xuě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九屑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