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漠漠天气白”出自唐代张籍的《横吹曲辞·关山月》,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ǎi biān mò mò tiān qì bái,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
“海边漠漠天气白”全诗:秋月朗朗关山上,山中行人马蹄响。
关山秋来雨雪多,行人见月唱边歌。
海边漠漠天气白,胡儿夜度黄龙碛。
军中探骑暮出城,伏兵暗处低旌戟。
溪水连地霜草平,野驼寻水碛中鸣。
陇头风急雁不下,沙场苦战多流星。
可怜万国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
诗词:《横吹曲辞·关山月》
中文译文:秋天的明亮月光照耀在关山上,行人走过山间,马蹄声响起。关山秋天常有雨雪,行人看到月光便唱起边塞的歌曲。海边朦胧的天空白茫茫,胡儿夜晚越过黄龙碛。军队中的斥候在黄昏时分离开城池,埋伏的士兵悄然隐藏在低垂的旌旗与戟兵之后。溪水贯穿着平坦的冰霜草地,野生驼群寻找水源,在沙地中发出鸣叫。陇山之巅的狂风迫使雁鸟无法降落,战场上苦战频繁,流星在夜空中频繁划过。可怜那万国间的关山道路,每年秋草自然覆盖战地的英勇骨骸。
诗意: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边塞的关山和军旅生活。诗人以简洁而有力的词句,描绘了关山上的月光和行人的行走,将秋天的雨雪和边塞的民族歌曲相联系。诗中还描绘了胡人夜行和军队行军的情景,以及战场上苦战的景象,寄托了对边塞战事和战争牺牲的思念之情。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秋月、关山和边塞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唐代边塞的壮丽景色和军事生活的艰辛。诗人巧妙地融合了大自然与人文的元素,使诗中的山水和行人成为交融的整体。同时,诗人的描写也表达了对关山道及战争的反思,展现了对边塞战士和战场英勇牺牲的怀念之情。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使人感受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壮丽。
héng chuī qǔ cí guān shān yuè
横吹曲辞·关山月
qiū yuè lǎng lǎng guān shān shàng, shān zhōng xíng rén mǎ tí xiǎng.
秋月朗朗关山上,山中行人马蹄响。
guān shān qiū lái yǔ xuě duō,
关山秋来雨雪多,
xíng rén jiàn yuè chàng biān gē.
行人见月唱边歌。
hǎi biān mò mò tiān qì bái, hú ér yè dù huáng lóng qì.
海边漠漠天气白,胡儿夜度黄龙碛。
jūn zhōng tàn qí mù chū chéng, fú bīng àn chù dī jīng jǐ.
军中探骑暮出城,伏兵暗处低旌戟。
xī shuǐ lián dì shuāng cǎo píng,
溪水连地霜草平,
yě tuó xún shuǐ qì zhōng míng.
野驼寻水碛中鸣。
lǒng tóu fēng jí yàn bù xià, shā chǎng kǔ zhàn duō liú xīng.
陇头风急雁不下,沙场苦战多流星。
kě lián wàn guó guān shān dào, nián nián zhàn gǔ duō qiū cǎo.
可怜万国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
拼音:hǎi biān mò mò tiān qì bái
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一陌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至和州,访张籍。贞元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荐张籍,贞元15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年)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年(821年),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年),迁国子司业。
南唐末年张洎收集张籍诗400多首,钱公辅名为《木铎集》12卷。南宋末年汤中以家藏元丰八年写本为主,兼以各本校定,编为《张司业集》8卷,附录1卷,魏峻刊刻于平江。今传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张文昌文集》 4卷,共收诗317首。明嘉靖万历间刻本《唐张司业诗集》8卷,共收诗450多首,《四部丛刊》曾据以影印。
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它为底本,并参照现存各本进行校勘删补,编成《张籍诗集》8卷,共收诗480多首。另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张籍有《论语注辨》2卷。
张籍诗歌创作大致有3个时期。40岁前为早期。40-50岁为中期,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50岁后为晚期。这时生活逐渐安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诗。他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其诗作的特点是语言凝练而平易自然。和当时的王建齐名,世称“张王”。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妇怨》,另一类描绘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 如《采莲曲》、《江南曲》。
张籍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善于概括事物对立面,在数篇或一篇之中形成强烈对比,又善用素描手法,细致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其体裁多为“即事名篇”的新乐府,有时沿用旧题也能创出新意。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峭炼含蓄,常以口语入诗。他还着意提炼结语,达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讽刺效果。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对晚唐五律影响较大。
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张籍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