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非少年”出自宋代汪莘的《方壶自咏》,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íng huái fēi shào niá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情怀非少年”全诗:事体向晚境,情怀非少年。
平生不得地,至死亦由天。
坐背暑弥胜,行膺寒愈坚。
愿言过去苦,莫与后来贤。
《方壶自咏》是宋代诗人汪莘所作,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晚年时的境遇和内心情感。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方壶自咏》中文译文:
事情已经进入晚年,心境却非少年时的激情。
一生未能得到自己渴望的位置,直到死亡也受制于天命。
坐着背向炎热,反而更加舒适,行走中承受严寒更显坚强。
愿意说过去的辛苦,但不想与后来的贤人相提并论。
诗意和赏析:
《方壶自咏》通过描绘作者晚年的境遇和情感,表达了一种淡然的心态和对命运的接受。诗人已经进入晚年,事业和理想未能如愿,但他并不沮丧,而是接受了现实,不再追求年轻时的激情和热血。他将一生的成就和挫折归因于天命,认为自己无法改变命运的安排。在面对逆境时,他学会了调整自己的姿态,坐背向炎热,反而感到更加舒适,行走中承受严寒也更显坚强。诗人表达了对过去辛苦经历的回顾,但他并不与后来的贤人相提并论,意味着他不愿将自己的经历与他人相比较,也不希望他人以自己为楷模,而是希望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追求幸福和成就。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晚年的淡然和豁达态度,诗人接受了生活的不尽如人意,但仍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身命运的认知,诗人向读者传递了一种宽容和平和的情感,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fāng hú zì yǒng
方壶自咏
shì tǐ xiàng wǎn jìng, qíng huái fēi shào nián.
事体向晚境,情怀非少年。
píng shēng bù de dì, zhì sǐ yì yóu tiān.
平生不得地,至死亦由天。
zuò bèi shǔ mí shèng, xíng yīng hán yù jiān.
坐背暑弥胜,行膺寒愈坚。
yuàn yán guò qù kǔ, mò yǔ hòu lái xián.
愿言过去苦,莫与后来贤。
拼音:qíng huái fēi shào nián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汪莘关心国事。在《击鼓行》中,他描写击鼓之声彻天动地,“豺狼闻之脑门裂,狐鼠粉碎臭满穴”,表示了与恶势力斗争的愿望;在《游甘露寺》中写道“闻道昔时兵可用,未知今日意如何。伤心南渡英雄尽,屈指中原岁月疏”,对南宋当权者养兵不用、不图收复失地作了严厉的批评。汪莘的诗学李白,如《群玉堂即事》起四句:“蓬莱道山到者稀,忽随飙驾同来归。天横阆野望不尽,地绝瀛海如无依”,想象丰富,然而才力有所不及,往往落卢仝窠臼。他的诗风格多样,也不乏清新之作。如“好剪吴淞半江水,袖归三十六峰前”(《三月十九日过松江二绝》);“怪得湖边天色好,小舟争载夕阳归”(《晚晴即事》),喜借用前人成句或诗境而又能自出机杼,自然熨贴。
汪莘也善写词,自序中说他喜爱苏轼、朱敦儒、辛弃疾的词。《四库全书总目》认为他“所作稍近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