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祠拜伏波”出自唐代刘长卿的《送张司直赴岭南谒张尚书》,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uāng cí bài fú bō,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荒祠拜伏波”全诗:番禺万里路,远客片帆过。
盛府依横海,荒祠拜伏波。
人经秋瘴变,鸟坠火云多。
诚惮炎洲里,无如一顾何。
诗词《送张司直赴岭南谒张尚书》讲述了唐朝刘长卿送别远客张司直前往岭南的情景。诗中描绘了幽美的风景和历史传说,表达了对远客的思念和祝福。
诗中提到的番禺,是今天的广州市,离唐朝的都城长安有万里之遥。远客张司直片帆过万里路,来到了遥远的岭南地区。盛府指的是岭南地方的地方政府,依海而建。荒祠则指的是伏波山上供奉伏波将军的寺庙。诗人说自己向伏波将军虔诚地行礼。
诗中还提到了秋天的瘴疠,以及火云中坠落的鸟。瘴疠指的是岭南地区盛行的瘟疫,鸟坠火云则传说是岭南地区的自然现象。诗人表达了对远离瘴疠和险恶环境的担忧。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张司直一生的敬佩和祝福。炎洲指的是炎帝,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之一,炎帝的故乡据说就在岭南地区。诗人说他真的很担心司直在炎洲里受到了炎帝的影响,但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寄托祝福和期望了。
中文译文:
番禺万里路,远客片帆过。
盛府依横海,荒祠拜伏波。
人经秋瘴变,鸟坠火云多。
诚惮炎洲里,无如一顾何。
诗意和赏析:
《送张司直赴岭南谒张尚书》是一首表达对远客的思念和祝福的送别诗。诗人通过描绘岭南的风景和历史传说,表达了对远客的关切和担忧。
在描绘风景方面,诗人通过描绘番禺的万里路和片帆的远行,展示了远客的辛苦和离别的苦涩。同时,盛府依横海和拜伏波的情景,增添了神秘和古老的气息。
在描绘历史传说方面,诗人通过提到秋瘴和鸟坠火云,展示了岭南地区的艰险和特殊。这既是对岭南地区特殊环境的描绘,也增加了远客的离别如果岭南地区盛行瘴疠,那就对远客张司直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了担忧。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远客的敬佩和祝福。诗人说他担心司直在炎洲受到炎帝的影响,但也没有办法,只能寄托祝福和期望了。整首诗在表达离别之情的同时,也展示了唐代人对于岭南地区神秘和艰险的向往和想象。
sòng zhāng sī zhí fù lǐng nán yè zhāng shàng shū
送张司直赴岭南谒张尚书
pān yú wàn lǐ lù, yuǎn kè piàn fān guò.
番禺万里路,远客片帆过。
shèng fǔ yī héng hǎi, huāng cí bài fú bō.
盛府依横海,荒祠拜伏波。
rén jīng qiū zhàng biàn, niǎo zhuì huǒ yún duō.
人经秋瘴变,鸟坠火云多。
chéng dàn yán zhōu lǐ, wú rú yī gù hé.
诚惮炎洲里,无如一顾何。
拼音:huāng cí bài fú bō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五歌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