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林余谏藁”出自宋代李廌的《范蜀公挽诗》,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ìn lín yú jiàn gǎo,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禁林余谏藁”全诗:直气犯荆舒,承明下玉除。
禁林余谏藁,蜀道拥安车。
自谓三宜去,吾知众莫如。
谁为忠义传,事事举堪书。
《范蜀公挽诗》是宋代李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直气犯荆舒,
承明下玉除。
禁林余谏藁,
蜀道拥安车。
自谓三宜去,
吾知众莫如。
谁为忠义传,
事事举堪书。
诗意:
诗中以范蜀公(范仲淹)的名义表达了对时事的思考和对忠诚的赞美。诗人抒发了对权贵的直言不讳之气,表达了对朝政腐败的不满,并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为民众奉献的决心。诗人认为自己的观点和行为是符合道义和忠诚的,但他也深知在现实中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传承忠义之道,因此他感到孤独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篇幅短小却意蕴丰富。首两句“直气犯荆舒,承明下玉除”,通过表现范蜀公敢于直言谏诤,承担起明君除奸的责任,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勇气。接下来的两句“禁林余谏藁,蜀道拥安车”,揭示了蜀地仍有志士忠臣,即使在权贵林立的朝堂上,也能坚守原则、维护公正。接着,“自谓三宜去,吾知众莫如”,表达了作者愿意为国家离去,同时也表示自己深知很少有人能够与他一样忠诚。最后两句“谁为忠义传,事事举堪书”,表达了作者对于忠义思想传承的关切和悲叹,认为现实中缺乏真正能够传承这一精神的人。
这首诗词通过对范蜀公的赞美,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不满和对忠诚精神的推崇。作者既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尽忠的决心,又深刻地认识到忠义之道在现实中的稀缺。整首诗词凝练而富有哲理,展现了作者对忠诚精神的理解和对时代局势的独到见解。
fàn shǔ gōng wǎn shī
范蜀公挽诗
zhí qì fàn jīng shū, chéng míng xià yù chú.
直气犯荆舒,承明下玉除。
jìn lín yú jiàn gǎo, shǔ dào yōng ān chē.
禁林余谏藁,蜀道拥安车。
zì wèi sān yí qù, wú zhī zhòng mò rú.
自谓三宜去,吾知众莫如。
shuí wèi zhōng yì chuán, shì shì jǔ kān shū.
谁为忠义传,事事举堪书。
拼音:jìn lín yú jiàn gǎo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答赵士舞德茂宣义论宏词书》是重要的文学批评作品。《师友谈记》1卷,记载了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人关于治学为文的言论。为研究宋代文学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赵令畤(德麟)元符元年(一o九八)官襄阳。行槖中诸画,廌皆为评品之曰《德隅斋画品》。赵序有"鉴裁明当,语胜理诣,翰墨娟秀"之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称其"妙中理解"。卒年五十一。《四部总录艺术编》诗歌以七古和七绝为佳。内容多写山水和羁旅,亦有赠答、题画等作品。风格雄健奇丽。著有《济南集》(一名《月岩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今本8卷是从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辑出。《师友谈记》有《丛书集成》本。《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