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戈蒙豹尾”出自唐代高适的《部落曲》,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iāo gē méng bào wěi,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雕戈蒙豹尾”全诗:蕃军傍塞游,代马喷风秋。
老将垂金甲,阏支著锦裘。
雕戈蒙豹尾,红旆插狼头。
日暮天山下,鸣笳汉使愁。
《部落曲》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蕃军傍塞游的情景。
蕃军是指来自蕃地的军队,塞游则指巡逻备战的活动。诗中描写了蕃军骑在代马上,马儿气势汹汹地喷着热气,秋天的风吹过,更加增添了军队的威严。老将戎装骑在马上,身着金甲,而属下的阏支则身穿锦裘。雕戈上有豹尾的装饰,红旆上插着狼头,显示着军队的威猛和威风。
诗中写到日暮天山下,汉使在这时鸣笳,让人感到忧愁。这是因为汉使是派往蕃部的使者,可能是与蕃军交涉或者传递消息的使者,他的迟迟不归让人担心和忧虑。
这首诗以短小精炼的文字描绘了蕃军的威武形象,通过对军队身着装备和行动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壮丽的氛围。同时,诗人也通过汉使的忧愁来暗示了交流和外交的困难。整首诗词从叙事性的描写过渡到抒情的表达,突出了诗人的触觉和感受力,体现出了他对大唐边境形势的思考和担忧。
中文译文:
蕃军傍塞游,
代马喷风秋。
老将垂金甲,
阏支著锦裘。
雕戈蒙豹尾,
红旆插狼头。
日暮天山下,
鸣笳汉使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蕃军塞游情景的描绘,展现了军队的壮丽形象和气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边境情况的担忧。诗人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宏大的场面。他不仅描述了蕃军和他们的装束,还通过描写汉使的忧愁,为整首诗词增加了抒情的意味。
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文字描绘了诗人眼中的军队景象,通过对物象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蕃军的雄壮和威武。同时也通过描写汉使的愁容,凸显了交流和外交的困难。整首诗词无论是从叙事性还是抒情性都很出色,显示了作者高适的才华和对国家安危的关怀。
bù luò qū
部落曲
fān jūn bàng sāi yóu, dài mǎ pēn fēng qiū.
蕃军傍塞游,代马喷风秋。
lǎo jiàng chuí jīn jiǎ, è zhī zhe jǐn qiú.
老将垂金甲,阏支著锦裘。
diāo gē méng bào wěi, hóng pèi chā láng tou.
雕戈蒙豹尾,红旆插狼头。
rì mù tiān shān xià, míng jiā hàn shǐ chóu.
日暮天山下,鸣笳汉使愁。
拼音:diāo gē méng bào wěi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五尾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如《别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技巧上看来全不用力,词从意出,没有刻意辞彩修饰。却使人感到默默的悲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