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重泉惠政融”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重泉惠政融”出自唐代骆宾王的《伤祝阿王明府》,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òng quán huì zhèng róng,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

“重泉惠政融”全诗

《伤祝阿王明府》

重泉惠政融

洛川真气上,重泉惠政融
含章光后烈,继武嗣前雄。
与善良难验,生涯忽易穷。
翔凫犹化履,狎雉尚驯童。
钱满荒阶绿,尘浮虚帐红。
夏馀将宿草,秋近未惊蓬。
烟晦泉门闭,日尽夜台空。
谁堪孤陇外,独听白杨风。


赏析


《伤祝阿王明府》

洛川真气上,重泉惠政融。
含章光后烈,继武嗣前雄。
与善良难验,生涯忽易穷。
翔凫犹化履,狎雉尚驯童。
钱满荒阶绿,尘浮虚帐红。
夏馀将宿草,秋近未惊蓬。
烟晦泉门闭,日尽夜台空。
谁堪孤陇外,独听白杨风。

中文译文:
洛川的真气上升,重泉的惠政融和。
容貌光彩继承后烈之世,才华延续武王的英雄风采。
善良之人难以经受考验,事业突然陷入困境。
飞鸟仍然可以变成凤凰,野生的雉兽仍然能够驯良为童。
钱币堆积在荒废的台阶上,尘土飘扬在空虚的红帐之中。
夏天草木已经茂盛,秋天尚未吹散蒲草。
浓雾笼罩泉门关闭,日落夜台空无一人。
谁能忍受孤寂的陇外,独自聆听白杨树的风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对于祝阿王明府的怀念之情。王明府是作者的朋友或者亲人,他在洛川地区以真心实意的治政获得了人们的赞赏。他的品德和才华都接近于传奇般的后烈和武王,但是不幸的是他的善良和努力到最后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生活却陷入了困境。

诗中的"翔凫"和"狎雉"形象具有象征意义,它们分别代表鸟类和小兽,它们具有变形为凤凰和被驯服为人类玩伴的潜质。通过这种象征,作者表达了对于王明府潜能未被完全发掘和辛劳未被充分赞赏的遗憾。文中的钱币堆积和红帐的描写,用以反映王明府在功成名就后却陷入物质虚荣和空虚中的状态。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王明府的独自守望和孤寂之情。作者站在孤陇之外,空旷时无人的夜台上仅仅能聆听到风声,这无疑强调了王明府的离去和作者的孤独思念之情。

整首诗言辞简洁明快,运用了寓意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示了作者对于王明府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同时,诗歌中对于现实世界的悲观思考和对于人性的反思也蕴含其中。

“重泉惠政融”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hāng zhù ā wáng míng fǔ
伤祝阿王明府

luò chuān zhēn qì shàng, zhòng quán huì zhèng róng.
洛川真气上,重泉惠政融。
hán zhāng guāng hòu liè, jì wǔ sì qián xióng.
含章光后烈,继武嗣前雄。
yǔ shàn liáng nán yàn, shēng yá hū yì qióng.
与善良难验,生涯忽易穷。
xiáng fú yóu huà lǚ, xiá zhì shàng xún tóng.
翔凫犹化履,狎雉尚驯童。
qián mǎn huāng jiē lǜ, chén fú xū zhàng hóng.
钱满荒阶绿,尘浮虚帐红。
xià yú jiāng sù cǎo, qiū jìn wèi jīng péng.
夏馀将宿草,秋近未惊蓬。
yān huì quán mén bì, rì jǐn yè tái kōng.
烟晦泉门闭,日尽夜台空。
shuí kān gū lǒng wài, dú tīng bái yáng fēng.
谁堪孤陇外,独听白杨风。

“重泉惠政融”平仄韵脚


拼音:zhòng quán huì zhèng róng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作者简介


骆宾王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作者介绍


骆宾王的生平

  骆宾王之父官青州博昌县令,死于任所。

  父死后,他流寓博山,后移居兖州瑕丘县,在贫 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

  650~655(唐高宗永徽)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道王叫他陈述才能,他耻于自炫,辞不奉命。后拜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因事被谪,从军西域,久戍边疆。后入蜀,居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平定蛮族叛乱,文檄多出其手。在蜀时,与卢照邻往还唱酬。

  678年(仪凤三年),后调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又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武则天当政,骆多次上书讽刺,得罪入狱。骆在狱咏蝉,有云:“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以抒悲愤。次年,遇赦得释。

  680年(调露二年),出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弃官游广陵,作诗明志:“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

  684年(嗣圣元年),武则天废中宗自立,这年9月,徐敬业(即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骆宾王为徐府属,被任为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他起草著名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气吞山河。武则天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皇然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武则天感叹曰:“宰相安得失此人?”11月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资治通鉴》说他与李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是投江而死,《新唐书》本传说他“亡命不知所之”,而孟綮《本事诗》则说:“当敬业之败,与宾王俱逃,捕之不获。将帅虑失大魁,得不测罪。时死者数万人,因求戮类二人者,函首以献。后虽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业得为衡山僧,年九十余乃卒。宾王亦落发,遍游名山。至灵隐,以周岁卒。”另有一说表示骆宾王跳水逃生,亡命于“邗自白水荡”(今启东吕四一带);而追兵将领怕承担对朝廷重犯追捕不力的罪名,杀了与他们相貌似的两个人交差,骆宾王遂得以隐名活了下来。死后葬于南通。而据《中国名胜词典》记载:“骆宾王墓:在浙江义乌县城东15公里枫塘。墓前石碑为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重建。”也有学者表示南通和义乌两地的骆宾王墓都是衣冠冢。

骆宾王的介绍

  骆宾王:汉族,字观光,生于义乌(今中国浙江义乌),唐朝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

  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作。骆宾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他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豪情壮志,见闻亲切。唐中宗复位后,诏求骆文,得数百篇。后人收集之骆宾王诗文集颇多,以清陈熙晋之《骆临海集笔注》最为完备。

骆宾王的成就

  骆宾王和卢照邻都擅长七言歌行诗,“富有才情,兼深组织”,“得擅长什之誉”(胡震亨《唐音癸签》)。

  他的长篇歌行《帝京篇》在当时就己被称为绝唱,《畴昔篇》、《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邻》、《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等也都具有时代意义,往往以□崎磊落的气息,驱使富艳瑰丽的词华,抒情叙事,间见杂出,形式非常灵活。这种诗体,从六朝小赋变化而来,它吸取了六朝乐府中辘轳辗转的结构形式以及正在发展中的今体诗的对仗和韵律,言词整齐而流利,音节宛转而和谐,声情并茂,感染力强,易于上口成诵。明代何景明说初唐四子“音节往往可歌”(《明月篇序》),所指即此。在骆宾王稍后的刘希夷、张若虚以及盛唐的李颀、王维、高□,中唐的元稹、白居易,晚唐的郑□、韦庄,及至清代吴伟业等人的长篇歌行,都是沿着这条线索发展下来的。

  骆宾王的五律也有不少佳作。如《在狱咏蝉》,托物寄兴,感慨深微,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送郑少府入辽》抒写立功报国的乐观战斗精神,格高韵美,词华朗耀,除了全首平仄声调还不协调,律体形式尚未成熟而外,比起杨炯的《从军行》、《紫骝马》并无逊色。绝句小诗,如《于易水送人》、《在军登城楼》,寥寥20字中,壮志豪情,激荡着风云之气,颇能见出诗人的个性风格,在初唐绝句中也是不多见的。

  “四杰”齐名,原是诗文并称的。他们的骈文在才华艳发、词采赡富之中,寓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无论抒情、说理或叙事,都能运笔如舌,挥洒自如,比起六朝后期堆花俪叶,一味追求形式之美的文风,有着明显的不同。骆宾王《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便是最能代表这种时代新风、流传广泛的名作之一。它以封建时代忠义大节作为理论根据,号召人们起来反对正在筹建中的武周王朝,气势充沛,笔端带有情感。其中“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二句,颇能激发唐朝旧臣对故君的怀念。据说武后读到了这两句,矍然为之动容,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新唐书》本传)足见他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才能,连敌对方面目空一世的武则天,也为之折服。其诗,最早为中宗时郗云卿所辑10卷,今已佚。明、清两朝流行的有4卷本、6卷本和10卷本,所收篇目大致相同,均为后人重辑。清人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后出,最为完善,有中华书局排印本。事迹见新、旧《唐书》。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