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谁谓五陵年少子”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谁谓五陵年少子”出自唐代施肩吾的《赠郑伦吹凤管》,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uí wèi wǔ líng nián shào zi,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谁谓五陵年少子”全诗

《赠郑伦吹凤管》

谁谓五陵年少子

喃喃解语凤凰儿,曾听梨园竹里吹。
谁谓五陵年少子,还将此曲暗相随。


赏析


《赠郑伦吹凤管》是唐代诗人施肩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喃喃解语凤凰儿,
曾听梨园竹里吹。
谁谓五陵年少子,
还将此曲暗相随。

诗意:
这首诗词是作者向郑伦赠送凤凰管的赞颂之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郑伦吹奏凤凰管的赞赏和敬意。凤凰象征着吉祥和美好,而郑伦的吹奏技艺被赞为令凤凰都为之倾倒。诗人以赠送凤凰管的方式,将对郑伦的赞美和祝福表达出来。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优美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对郑伦吹奏凤凰管的赞赏之情。下面对诗词的赏析进行具体解读:

首句“喃喃解语凤凰儿”,通过动人的描写,将郑伦吹奏凤凰管的音乐比喻为凤凰鸣叫,形象地表达了其音乐的美妙和动人之处。

第二句“曾听梨园竹里吹”,通过“梨园竹里”的描写,暗示了郑伦在梨园中吹奏凤凰管的情景。梨园是古代戏曲演出的场所,竹子则是制作乐器的材料,这里用以描述郑伦吹奏的背景和环境。

第三句“谁谓五陵年少子”,表达了诗人对年轻一代的赞美。五陵指的是五陵冢,即帝王贵族的陵墓所在地,年少子则指年轻的人。诗人认为郑伦这样的年轻人也具备了过人的才华和艺术造诣。

最后一句“还将此曲暗相随”,表达了诗人对郑伦的期望和祝愿。诗人希望郑伦能够继续吹奏这首曲子,将其传承下去,让这美妙的音乐在暗中流传。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郑伦吹奏凤凰管的赞美和祝福之情。同时,通过对梨园和五陵的描写,展现了年轻一代的才华和艺术追求。整首诗意融洽,意境深远,反映了唐代文人对音乐艺术的推崇和诗人对年轻才俊的赞赏。

“谁谓五陵年少子”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èng zhèng lún chuī fèng guǎn
赠郑伦吹凤管

nán nán jiě yǔ fèng huáng ér, céng tīng lí yuán zhú lǐ chuī.
喃喃解语凤凰儿,曾听梨园竹里吹。
shuí wèi wǔ líng nián shào zi, hái jiāng cǐ qū àn xiāng suí.
谁谓五陵年少子,还将此曲暗相随。

“谁谓五陵年少子”平仄韵脚


拼音:shuí wèi wǔ líng nián shào zi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作者简介


施肩吾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作者介绍


施肩吾的生平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出生于睦州府桐庐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施家村(因历史划归后为杭州市富阳市洞桥镇贤德村)。为唐代著名诗人、道学家、民间开发澎湖第一人。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诸朝。因家境贫寒,施肩吾少时在桐庐分水镇东面五云山和尚寺读书。四十年后,即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施肩吾参加殿试,被钦点为状元。习《礼记》,有诗名。趣尚烟霞,慕神仙轻举之学。诗人张籍称他为“烟霞客”。唐穆宗元和十五年(820)登进士第(一说宪宗“元和十年进士”)。长庆(821~824)中,隐于洪州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或说“文宗太和中,乃自严陵入西山访道”)。他在《与徐凝书》中自谓“仆虽幸忝成名,自知命薄,遂栖心玄门,养性林壑。赖先圣扶持,虽年迫迟暮,幸免龙钟,其所得如此而已”。又在《述灵响词序》中称“慕道年久”,览《三静经》而行“三静关”法,以开成三年(838)正月一日“闭户自修,不交人事”,后“此三者皆应”。著有《西山集》十卷、《闲居诗》百余首。《全唐文》收有《养生辨疑诀》(或作《辨疑论》)等,《全唐诗》也收入其诗作。其养生之说亦见于《道枢》。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