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云不我弃”出自唐代马戴的《长安寓居寄赠贾岛(一作长安赠贾岛)》,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ū yún bù wǒ qì,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
“孤云不我弃”全诗:岁暮见华发,平生志半空。
孤云不我弃,归隐与谁同。
枉道紫宸谒,妨栽丹桂丛。
何如随野鹿,栖止石岩中。
诗词的中文译文:
住在长安对贾岛的寄托(另一版本为对贾岛的赠送)
岁末看到华发,我一生的志向几乎空无一物。
孤独的云朵没有离开我,我归隐,和谁为伴。
前去紫宸宫谒见皇帝的路被阻,被禁止种植桂花树丛。
不如随着野鹿一起,寻找栖身之地在石岩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马戴致贾岛的一首寄托之作。贾岛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隐士,而马戴则是唐代官员和文学家。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对贾岛的钦佩与赞叹,也表达了自己的追求和归隐之志。
诗人以岁暮之际的华发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年华有限、一生志向半途而废的感慨。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无法实现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因此感到空虚和遗憾。
然而,诗人看到贾岛选择离开尘世的态度,并深感敬佩。他称贾岛为“孤云”,意味着贾岛选择独自飘荡,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心灵的自由。诗人表示自己也想随之归隐,但却被现实所阻。他在向皇帝谒见时受到了干扰,被禁止种下桂花树丛,暗示他的归隐之志被社会和权力所迫。
最后,诗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愿望,表示不如随野鹿一起,在自然界寻找栖身之地。被石岩所遮蔽的野鹿象征了远离尘嚣和纷争的理想境地,也意味着诗人希望可以摆脱现实的桎梏,追寻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这首诗通过对贾岛的赞美和自己的感慨,揭示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社会现实和自我追求的思考。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使诗意更加丰富深刻。它表达了一种寄托和追求真实内心的生活理念,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对自由和内心追求的向往。
cháng ān yù jū jì zèng jiǎ dǎo yī zuò cháng ān zèng jiǎ dǎo
长安寓居寄赠贾岛(一作长安赠贾岛)
suì mù jiàn huá fà, píng shēng zhì bàn kōng.
岁暮见华发,平生志半空。
gū yún bù wǒ qì, guī yǐn yǔ shuí tóng.
孤云不我弃,归隐与谁同。
wǎng dào zǐ chén yè, fáng zāi dān guì cóng.
枉道紫宸谒,妨栽丹桂丛。
hé rú suí yě lù, qī zhǐ shí yán zhōng.
何如随野鹿,栖止石岩中。
拼音:gū yún bù wǒ qì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江苏省东海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早年屡试落第,困于场屋垂30年,客游所至,南极潇湘,北抵幽燕,西至沂陇,久滞长安及关中一带,并隐居于华山,遨游边关。直至武宗会昌四年(844年)与项斯、赵嘏同榜登第。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为太原幕府掌书记,以直言获罪,贬为龙阳(今湖南省汉寿)尉,后得赦还京。懿宗咸通末,佐大同军幕。咸通七年(867年)擢国子太常博士。
工诗属文,其诗凝炼秀朗,含思蕴藉,饶有韵致,无晚唐纤靡僻涩之习。尤以五律见长,深得五言律之三昧。与薛能、顾非熊、殷尧藩等友善,均有诗篇往来;又与贾岛、姚合为诗友,唱酬尤多。善于抒写羁旅之思和失意之慨,蕴藉深婉,秀朗自然。
《落日怅望》、《楚江怀古》、《送人游蜀》、《灞上秋居》等,历来颇为传诵。《出塞词》、《关山曲》等,慷慨激壮,是晚唐较好的边塞诗。乐府诗《征妇叹》哀伤惨恻,最有讽谕。杨慎《升庵诗话》举其《楚江怀古》“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一联,谓“虽柳吴兴(柳恽)无以过也”。部分边塞之作,如《陇上独望》、《边将》、《射雕骑》等,也较沉雄激壮。五古《征妇叹》颇能刻画征妇悲痛心情。七言绝句亦有佳作。宋严羽、明杨慎、清王士祯等,均推其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叶矫然则称:“晚唐之马戴,盛唐之摩诘也。”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认为“晚唐诗人,马戴骨格最高”。翁方纲《石洲诗话》更以其五律“直可与盛唐诸贤侪伍,不当以晚唐论矣”。
诗作多为投赠、应酬或写羁旅、山林之作,较少反映社会现实。在《全唐诗》录存其诗172首,编为2卷。生平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有传。
唐咸通九年(869年)病卒于国子太常博士任上,终年约70岁。著有《会昌进士诗集》1卷,《补遗》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