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国士沐深知”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国士沐深知”出自宋代李曾伯的《挽大资节使史国公三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uó shì mù shēn zhì,诗句平仄:平仄仄平仄。

“国士沐深知”全诗

《挽大资节使史国公三首》

国士沐深知

昔缀都曹后,升堂拜父师。
达尊廑异盼,国士沐深知
鹤发人何在,蝇头字尚遗。
遣车无路送,挥泪挥丰碑。


赏析


《挽大资节使史国公三首》是宋代李曾伯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昔日随从在都城,升堂向父师请教。追忆尊严异凡俗,国士深知其价值。如今白发人何在,却只留下微不足道的字迹。无路可走送他归,只能挥泪挥动丰碑。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已故的史国公的怀念之情。诗人回忆起过去在都城中与史国公一起学习的情景,感慨他的崇高地位与非凡才能。然而,如今史国公已年迈,他的风采和智慧已经消逝,只留下微不足道的字迹,而无法再与他交流。诗人无法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表达对史国公的敬意和怀念之情,只能借助泪水和挥动的丰碑来表达心中的哀思。

赏析:
这首诗词以朴素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史国公的敬意和怀念之情。通过对史国公在他生命中的重要地位和非凡才华的回忆,诗人展现了对史国公的深切敬仰和对他智慧的赞美。史国公的离世给诗人带来了沉重的悲痛,他感到自己无法找到合适的方式来送别史国公。最后,诗人选择用泪水和挥动的丰碑来表达内心的哀思和对史国公的告别。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表达了对逝去的伟大人物的敬意和感慨,展现了诗人的文化素养和情感深度。

“国士沐深知”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wǎn dà zī jié shǐ shǐ guó gōng sān shǒu
挽大资节使史国公三首

xī zhuì dōu cáo hòu, shēng táng bài fù shī.
昔缀都曹后,升堂拜父师。
dá zūn jǐn yì pàn, guó shì mù shēn zhì.
达尊廑异盼,国士沐深知。
hè fà rén hé zài, yíng tóu zì shàng yí.
鹤发人何在,蝇头字尚遗。
qiǎn chē wú lù sòng, huī lèi huī fēng bēi.
遣车无路送,挥泪挥丰碑。

“国士沐深知”平仄韵脚


拼音:guó shì mù shēn zhì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作者简介


李曾伯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作者介绍


李曾伯的生平

  曾通判濠州,迁军器监主簿 。淳祐二年(1242),迁太府卿、淮东制置使、知扬州。四年,兼淮西制置使。六年,落职予祠。九年,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兼广西转运使。次年,为京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进龙图阁学士。宝祐元年(1253),拜端明殿学士 。明年,进资政殿学士、四川宣抚使兼京湖制置大使,召赴阙,特赐同进士出身。累官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兼节制广南,移治静江 。开庆元年(1259),进观文殿学士。景定五年(1264 ),知庆元府 、沿海制置使 。咸淳元年(1265),为贾似道所嫉 ,褫职。五年,其子李杓刊其所著,时曾伯已卒。曾伯素知兵,所至有治绩,称南渡后名臣 。《宋史》有传。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 ,续稿八卷 ,续稿后十二卷。后人合名《可斋类稿》,内有词七卷。《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词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

李曾伯的成就

  李曾伯集中有诗、词、文。文多为奏疏表状之类。诗没有显著特色。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于词。其词今存 200余首,长调占绝大多数。作者是热心事功的用世之臣,自言"要流芳相期千载,肯区区徒恋片时欢?"(〔八声甘州〕《自和》)所以他的词不屑作莺娇燕昵之语,而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他自称"愿学稼轩翁"(〔水调歌头〕《寿刘舍人》),词的风格和内容也多有与稼轩相似之处。如〔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淮头虏尚虔刘,谁为把中原一战收",对景抒情,感慨身世,怀念中原,悲愤之意,宛然可见。前人评论他"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四库全书总目》),概括了可斋词的特点。但因不讲含蓄和议论过多,有些篇章流于粗豪,显得枯燥,形象性较差。有《可斋杂稿》34卷,《可斋续稿》前8卷,后12卷,并见于《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