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知鸟路迂”出自宋代赵蕃的《投宿龙溪寺夜行迷道者久之》,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níng zhī niǎo lù yū,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宁知鸟路迂”全诗:已辨龙溪宿,宁知鸟路迂。
林光收琐碎,山月失须臾。
见约虽田父,归尤自老夫。
但知寻野寺,不拟问官途。
诗词:《投宿龙溪寺夜行迷道者久之》
译文:
在龙溪寺投宿的夜行迷路者久久地思索着,
已经辨别出龙溪的住所,却不知道鸟儿的路为何如此曲折。
林间的光线收敛成琐碎的片段,山上的月亮消失得很快。
即使见到田父,也只能归咎于自己年老了。
我只知道寻找野外的寺庙,不打算问询官途的方向。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夜行迷路的人,在龙溪寺投宿后,思绪纷乱。他虽然找到了住处,但却无法理解鸟儿的飞行路径为何如此曲折。林间的光线变得零散,山上的月亮也很快消失。即使他遇到了田父(指贤人),却仍然归咎于自己的年老。他只知道去寻找野外的寺庙,不愿意询问官方的路途。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行迷路者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追求自由的态度。诗中的龙溪寺象征着宁静和寻找自我解脱的地方。迷路者面对曲折的鸟路,体现了人生的复杂和迷惘。林光的散乱和山月的短暂描绘出时光的流转和瞬息即逝。诗人通过对田父和自己年老的反思,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最后,诗人选择寻找野外的寺庙,表达了他追求自由和内心宁静的决心,不愿受制于世俗的约束和官方的路途。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迷茫和追求自由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境遇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追求。诗中的寺庙象征着心灵的归属和宁静,诗人的选择表达了对自我解脱和追求内心平静的渴望。
tóu sù lóng xī sì yè xíng mí dào zhě jiǔ zhī
投宿龙溪寺夜行迷道者久之
yǐ biàn lóng xī sù, níng zhī niǎo lù yū.
已辨龙溪宿,宁知鸟路迂。
lín guāng shōu suǒ suì, shān yuè shī xū yú.
林光收琐碎,山月失须臾。
jiàn yuē suī tián fù, guī yóu zì lǎo fū.
见约虽田父,归尤自老夫。
dàn zhī xún yě sì, bù nǐ wèn guān tú.
但知寻野寺,不拟问官途。
拼音:níng zhī niǎo lù yū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七虞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