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衢盖邻疆”出自宋代赵蕃的《施衢州除浙西提刑以诗寄饯三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ǔ qú gài lín jiāng,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
“与衢盖邻疆”全诗:我客怀玉山,有如梓与桑。
地故隶江东,与衢盖邻疆。
自公剖符来,亦既阅雨霜。
非惟衢人安,我民亦小康。
去年旱无收,闾里惊欲惶。
匪藉衢粟输,乌能免流亡。
嗣闻被灾郡,诛赏率亦富。
况于惠比境,于今见何尝。
事虽郁上闻,我民不公忘。
《施衢州除浙西提刑以诗寄饯三首》是宋代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述了作者作为客人对衢州的思念之情,同时表达了对衢州民众的祝福和对他们所遭受的困境的关切。
诗词通过描绘作者内心中怀念玉山的情感,以及将玉山与梓树、桑树相比,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衢州位于江东,与作者的家乡邻近,因此作者通过地理上的邻近关系,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对衢州的思念。
接下来,作者谈到了衢州的政治状况。他提到一个名叫"公"的官员来到衢州,剖符来任职,已经经历了风雨的洗礼。这里的"公"指的是衢州的州官,他的到来不仅使得衢州的人民安定下来,也使得整个民众生活得更加安康。
然而,作者也提到了衢州去年的干旱,导致庄稼无法收获,引起了人们的恐慌。虽然衢州无法通过输送粮食来帮助作者的家乡,但作者仍然表达出对衢州遭受苦难的同情之情。
接下来,作者提到了其他地方遭受灾害的情况,他称这些地方的官员对于赏罚的分配也相当富裕。然而,作者认为衢州与这些地方相比,真正能够体现仁政的地方应当是衢州。最后,作者强调了尽管这些事情可能不为上级所知,但他相信衢州的人民不会忘记他们所遭受的不公待遇。
整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衢州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衢州民众的关切和祝福。通过对地理、政治和自然灾害的描绘,作者展现了他对于家乡和民众的牵挂,并表达了对衢州地区政府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更加关注人民的疾苦,并给予合理的赏罚。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民众的深切关怀。
shī qú zhōu chú zhè xī tí xíng yǐ shī jì jiàn sān shǒu
施衢州除浙西提刑以诗寄饯三首
wǒ kè huái yù shān, yǒu rú zǐ yǔ sāng.
我客怀玉山,有如梓与桑。
dì gù lì jiāng dōng, yǔ qú gài lín jiāng.
地故隶江东,与衢盖邻疆。
zì gōng pōu fú lái, yì jì yuè yǔ shuāng.
自公剖符来,亦既阅雨霜。
fēi wéi qú rén ān, wǒ mín yì xiǎo kāng.
非惟衢人安,我民亦小康。
qù nián hàn wú shōu, lǘ lǐ jīng yù huáng.
去年旱无收,闾里惊欲惶。
fěi jí qú sù shū, wū néng miǎn liú wáng.
匪藉衢粟输,乌能免流亡。
sì wén bèi zāi jùn, zhū shǎng lǜ yì fù.
嗣闻被灾郡,诛赏率亦富。
kuàng yú huì bǐ jìng, yú jīn jiàn hé cháng.
况于惠比境,于今见何尝。
shì suī yù shàng wén, wǒ mín bù gōng wàng.
事虽郁上闻,我民不公忘。
拼音:yǔ qú gài lín jiāng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