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无所有”出自唐代王绩的《山中叙志》,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ān zhōng wú suǒ yǒu,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山中无所有”全诗:物外知何事,山中无所有。
风鸣静夜琴,月照芳春酒。
直置百年内,谁论千载后。
张奉娉贤妻,老莱藉嘉偶。
孟光傥未嫁,梁鸿正须妇。
《山中叙志》中文译文:
山中叙志之事,岂知世上何事。山中无所有,只有风声回响在宁静的夜晚的琴声,只有月光照耀下那香醇的春酒。直到百年后,谁会评述这千载之后的人。张奉娉是贤德的妻子,老莱是幸福的结合。孟光或许未婚,梁鸿正等待娶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叙述了作者在山中的心境和思考。诗人觉得外界的事务与他无关,只有在山中他才能得到真正的宁静。诗人通过描写风声回响在夜晚的琴声和月光照耀下的春酒,表达了山中的宁静与恬淡。诗中也提到了两对夫妻,张奉娉与老莱,孟光与梁鸿,这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家庭和婚姻的思考。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的描绘和对世俗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烦忧的厌倦,追求内心的安宁和超越。
这首诗清新朴实,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自然,展现了作者超脱尘世的心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提醒人们应当珍惜内心的宁静与简单,超越物质的追求,追寻真正的幸福与满足。
shān zhōng xù zhì
山中叙志
wù wài zhī hé shì, shān zhōng wú suǒ yǒu.
物外知何事,山中无所有。
fēng míng jìng yè qín, yuè zhào fāng chūn jiǔ.
风鸣静夜琴,月照芳春酒。
zhí zhì bǎi nián nèi, shuí lùn qiān zǎi hòu.
直置百年内,谁论千载后。
zhāng fèng pīng xián qī, lǎo lái jí jiā ǒu.
张奉娉贤妻,老莱藉嘉偶。
mèng guāng tǎng wèi jià, liáng hóng zhèng xū fù.
孟光傥未嫁,梁鸿正须妇。
拼音:shān zhōng wú suǒ yǒu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五有
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王绩(585--644):汉族,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人,唐朝医生、著名诗人。
其兄王通,也是当时名医,绩尝任秘书正字,后借故辞归,专心以医药济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唐初诗人王勃是他的侄孙。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曾在隋代任秘书省正字,出任六合县丞,初唐时,曾官太乐丞,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纵酒自适,其思想受道家影响甚深。所作诗多以爱酒为题材,盛赞嵇康、阮籍;以田园闲适情趣为内容,歌颂陶渊明,后人辑有《东皋子集》。
王绩自幼好学,博闻强记。隋开皇二十年(600年),只有15岁时便游历京都长安(今西安),拜见权倾朝野的大臣杨素,被在座公卿称为“神童仙子”。大业元年(605年),应孝廉举,中高第,授秘书正字。但他生性简傲,不愿在朝供职,改授扬州六合县丞。但因嗜酒误事,受人弹劾,被解职。其实,他并不看重官职,故感叹道:“网罗在天,吾且安之。”这时隋末大乱,他常和隐士仲长子光在一起饮酒赋诗,养鸟等均有研究。
王绩性情旷达,嗜酒如命。唐武德八年(625年),朝廷征召前朝官员,王绩以原官待诏门下省。按照门下省例,日给良酒三升。其弟王静问:“待诏快乐否?”回答说:“待诏俸禄低,又寂寞,只有良酒三升使人留恋。”待中陈叔达闻之,由三升加到一斗,时人称为“斗酒学士”。贞观初期,太乐署史焦革善酿酒,王绩自求任太乐丞。后因焦氏夫妇相继去世,无人供应好酒,于是弃官还乡。回到东皋后,他把焦革制酒的方法撰为《酒经》一卷;又收集杜康、仪狄等善于酿酒者的经验,写成《酒谱》一卷。在所居之东皋,为杜康建造祠庙,并把馈赠过美酒的焦革也供进庙中,尊之为师,撰《祭杜康新庙文》以记之。王绩因对现实不满,终于走上隐居之路,但有人以酒邀者,无不乐往。其《醉乡记》、《五斗先生传》、《酒赋》、《独酌》、《醉后》等诗文,均被太史令李淳风誉为“酒家之南董”。
除好酒外,王绩还好弹琴,曾“加减旧弄”,改编琴曲《山水操》,为世人所赏。又精于占卜算卦,兼长射覆。但最大成就在于诗歌,有《王无功文集》五卷本行世,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做出重要贡献,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贞观十八年(644年),王绩病卒于家中。与陶潜的《自祭文》一样,生前已备有自撰志铭,并嘱家人薄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