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上一声歌白苎”出自唐代羊士谔的《野望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tíng shàng yī shēng gē bái zhù,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亭上一声歌白苎”全诗:萋萋麦陇杏花风,好是行春野望中。
日暮不辞停五马,鸳鸯飞去绿江空。
忘怀不使海鸥疑,水映桃花酒满卮。
亭上一声歌白苎,野人归棹亦行迟。
《野望二首》是唐代诗人羊士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茂盛的麦田和茂密的杏花,被春风吹拂得繁茂欲滴。正是春天行走在野外时最好的景象。太阳西下,我不愿停下来让马停歇,只见一对鸳鸯飞向空旷的绿色江水。我沉浸在景色之中,使海鸥们也不会怀疑我的心情。水中倒映着桃花,酒杯中满满的。在亭子上,有人高声唱着白苎歌,野人划船归来也很晚。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行走在大自然中的美好景象和诗人的心境。诗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麦田的茂盛和杏花的繁花,表现了春风拂面的愉悦感受。尽管太阳已经西下,诗人却不愿停下来,继续欣赏美景。他目睹了一对鸳鸯飞过绿色的江水,展现出大自然的宽广和自由。诗人的心境也非常愉悦,他忘却了烦恼,使周围的海鸥们也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宁静。水中倒映着桃花,杯中酒满满的,表现了诗人心情的醉人和满足。诗的最后,亭子上有人唱白苎歌,野人也推迟了划船归程,整个场景都充满了欢乐和宁静。
赏析:
这首诗词以麦田、杏花和春风作为描绘的主题,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春天大自然中的美好景象。诗人用生动的词句和形象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春天的魅力和诗人的心情。诗中的麦田和杏花都是春天的象征,表达了大自然的生机和繁荣。诗人将自然景物与自己的心境相融合,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心灵的宁静。整首诗意境明快,气氛愉悦,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自己的心情,诗人传递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宁静心境的追求。
yě wàng èr shǒu
野望二首
qī qī mài lǒng xìng huā fēng, hǎo shì xíng chūn yě wàng zhōng.
萋萋麦陇杏花风,好是行春野望中。
rì mù bù cí tíng wǔ mǎ, yuān yāng fēi qù lǜ jiāng kōng.
日暮不辞停五马,鸳鸯飞去绿江空。
wàng huái bù shǐ hǎi ōu yí, shuǐ yìng táo huā jiǔ mǎn zhī.
忘怀不使海鸥疑,水映桃花酒满卮。
tíng shàng yī shēng gē bái zhù, yě rén guī zhào yì xíng chí.
亭上一声歌白苎,野人归棹亦行迟。
拼音:tíng shàng yī shēng gē bái zhù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六语
羊士谔(约762~819),泰山(今山东泰安)人。贞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顺宗时,累至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奖,擢为监察御史,掌制诰。後以与窦群、吕温等诬论宰执,出为资州刺史。士谔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与韩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称。著集有《墨池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