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咸谓晓当晴”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咸谓晓当晴”出自宋代赵蕃的《杭桥道间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ián wèi xiǎo dāng qíng,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咸谓晓当晴”全诗

《杭桥道间二首》

咸谓晓当晴

屡起瞻云物,频成听雨声。
与忧明所历,咸谓晓当晴
一水通高下,千山杂晦明。
逢人问前路,为报已堪行。


赏析


《杭桥道间二首》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杭州的景色和表达诗人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内心的感受。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第一首:
屡起瞻云物,频成听雨声。
与忧明所历,咸谓晓当晴。
一水通高下,千山杂晦明。
逢人问前路,为报已堪行。

第二首:
屡起瞻云物,频成听雨声。
与忧明所历,咸谓晓当晴。
一水通高下,千山杂晦明。
逢人问前路,为报已堪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杭州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云、雨、山和水的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诗的开头,作者多次抬头观察云的形态,聆听雨的声音,这一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关注和敏感。与此同时,作者提到与忧愁相伴的明天,大家都认为早晨应该是晴朗的。这里的对比意味着作者的情感与外界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暗示着作者内心的忧愁和不安。

接着,诗中提到一水通高下,千山杂晦明。这里描绘了水流的高低起伏以及山峦的错综复杂,形成了一种模糊的景象,既有明亮的一面,又有阴暗的一面。这种景象的描绘给人以变化和不确定的感觉,与诗人内心情绪的复杂和矛盾相呼应。

最后两句诗,诗人遇到他人问路时,他愿意告诉前方的情况,以回报别人的关心。这可能是表达了作者积极向前的态度,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人际交往的重视和诚实的品质。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杭州的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云、雨、山和水的景象,以及诗人的情感和内心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以及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丰富的意象,给人以变化和不确定的感觉,使读者在欣赏诗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咸谓晓当晴”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áng qiáo dào jiān èr shǒu
杭桥道间二首

lǚ qǐ zhān yún wù, pín chéng tīng yǔ shēng.
屡起瞻云物,频成听雨声。
yǔ yōu míng suǒ lì, xián wèi xiǎo dāng qíng.
与忧明所历,咸谓晓当晴。
yī shuǐ tōng gāo xià, qiān shān zá huì míng.
一水通高下,千山杂晦明。
féng rén wèn qián lù, wèi bào yǐ kān xíng.
逢人问前路,为报已堪行。

“咸谓晓当晴”平仄韵脚


拼音:xián wèi xiǎo dāng qíng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作者简介


赵蕃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作者介绍


赵蕃的介绍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