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开时不在家”出自唐代张继的《邮亭》,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ěi dào kāi shí bù zài jiā,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每到开时不在家”全诗:云淡山横日欲斜,邮亭下马对残花。
自从身逐征西府,每到开时不在家。
《邮亭》是唐代张继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离开家乡的作者在邮亭下驻足观赏残花时的心情。
中文译文:
云淡山横日欲斜,
邮亭下马对残花。
自从身逐征西府,
每到开时不在家。
诗意:
这首诗以离家在外的士人为题材,表达了作者离故园漂泊在外的心情。诗人在路上驻足邮亭,观赏着残败的花朵,感叹自己离乡的艰辛和无常。作者曾被调任到遥远的西府工作,每逢开放邮件的时候,总是不能在家中相聚。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云和山的状态,衬托出离别的心情。云朵淡淡而日头已经偏斜,给人一种寂寥的感觉。邮亭下马对残花,表达了诗人经历了辛苦行军、远离家乡,对待残败的花朵,真实反映了他心中的苦闷之情。诗中的“自从身逐征西府,每到开时不在家”,表达了诗人即使到了家乡,也无法及时相见的无奈和辛酸之情。整首诗既表达了漂泊在外的苦闷感受,又流露出对家的思念之情。
yóu tíng
邮亭
yún dàn shān héng rì yù xié, yóu tíng xià mǎ duì cán huā.
云淡山横日欲斜,邮亭下马对残花。
zì cóng shēn zhú zhēng xī fǔ, měi dào kāi shí bù zài jiā.
自从身逐征西府,每到开时不在家。
拼音:měi dào kāi shí bù zài jiā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六麻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张继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与皇甫冉交,情逾昆弟。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登进士。然铨选落第,归乡。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10月,政府军收复两京,张继被录用为员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从此弃笔从戎,后入内为检校员外郎又提升检校郎中,最后为盐铁判官。分掌财赋于洪州。大历末年张继上任盐铁判官仅一年多即病逝于任上,其友人刘长卿作悼诗《哭张员外继》曰:“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可见其清廉正直,后来其妻亦殁于其地。张继有诗集《张祠部诗集》一部流传后世,为文不事雕琢,其中以《枫桥夜泊》一首最著名。
高仲武评张继的诗:「事理双切」,「比兴深矣」,「不雕而自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他的诗不但「有道者风」,也颇有「禅味」,这是当时士大夫崇尚儒、道的普遍风气,他自也不例外。但他并无一般仕宦者的官僚习气,曾作感怀诗:「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他不逢迎权贵,与当时同是进士出身的诗人皇甫冉交情很好,时有往来。
刘长卿有《哭张员外继》诗,自注云:“公及夫人忽悠金辉玉洁,都是诗人。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选录至德元年至大历暮年诗人二十六家的诗一百三十二首,其中有张继诗三首。高仲武评云:“员外累代词伯,积习弓裘。其于为文,不自雕饰。及尔登第,秀发当时。诗体清迥,有道者风。如‘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可谓事理双切。又‘火燎原犹热,风摇海未平’,比兴深矣。”从评语看来,可知他家世代是诗人,现在我们已无法知道他是谁的子孙。他的诗见于《全唐诗》者,只有四十馀首,其中还混入了别人的诗。但宋人叶梦得曾说:“张继诗三十馀篇,余家有之,”(《石林诗话》)可知他的诗,在南宋时已仅存三十馀首了。
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唐诗品汇》把他的七言绝句列入“接武”一级中。如果千年绝唱《枫桥夜泊》诗没有流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这首诗首先被选入《中兴间气集》,题目是《夜泊松江》。以后历代诗选,都收入此诗,直到《唐诗三百首》,使这首诗成为唐诗三百名篇之一,传诵于众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