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走莼塘路”出自宋代王炎的《再如蒲圻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ěi zǒu chún táng lù,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北走莼塘路”全诗:北走莼塘路,从公敢惮行。
凄凉当短日,寂寞过荒城。
薄禄非吾愿,尘缘窘此生。
丘园如可乐,何必问功名。
《再如蒲圻二首》是宋代诗人王炎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人北行莼塘路的旅途,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漠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中描写了北行的旅途,作者选择了少有人行的莼塘路,暗示了他对世俗的远离和厌倦。在这条荒凉的路上,作者感受到了短暂的白昼和寂寞的荒城,这些景象增添了诗中的凄凉氛围。
作者提到自己过着贫寒的生活,对微薄的收入并不满意,这是对名利的拒绝。他认为这种尘缘束缚了他的生活,使他感到窘迫。
然而,作者认为自己的生活就像一个丘园一样,可以带来乐趣和快乐。他认为,不必过于追求功名,而是要享受人生的乐趣和自由。
这首诗的译文暂时无法提供,但它通过描绘旅途的凄凉和对名利的淡漠,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和乐趣的心声。它呼吁人们不要过于追逐功名和物质财富,而是要珍惜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zài rú pú qí èr shǒu
再如蒲圻二首
běi zǒu chún táng lù, cóng gōng gǎn dàn xíng.
北走莼塘路,从公敢惮行。
qī liáng dāng duǎn rì, jì mò guò huāng chéng.
凄凉当短日,寂寞过荒城。
báo lù fēi wú yuàn, chén yuán jiǒng cǐ shēng.
薄禄非吾愿,尘缘窘此生。
qiū yuán rú kě lè, hé bì wèn gōng míng.
丘园如可乐,何必问功名。
拼音:běi zǒu chún táng lù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七遇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年十五学为文,乾道五年进士,调明州司法参军,丁母忧,再调 鄂州崇阳簿,江陵帅张栻檄入幕府, 议论相得。秩满,授潭州教授,以荐 知临湘县。通判临江军,召除太学博士,庆元三年,迁秘书郎。四年, 除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五年,迁著作郎兼考功郎,兼礼部员外 郎。六年,除军器少监,迁军器监, 主管武夷山冲佑观。起知饶州,改湖州,不畏豪强,有“为天子臣,正天子法”之语,人多传诵。然终以谤罢,再奉祠。所居有双溪,筑亭寄兴,以白乐天自比。嘉定十一年卒, 年八十二。生平与朱熹交厚,往还之作颇多,又与张栻讲论,故其学为 后人所重。
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 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总 题为《双溪类稿》,早已失传,仅存诗 文二十七卷,题为《双溪类稿》,或称 《双溪集》,有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万历二十四年王孟达刻本、《四库全书》本。《双溪诗馀》一卷, 有《四印斋所刻词》本。所作诗文博 雅精深,具有根柢,议论醇正,引据典确(《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 其诗尤为世人称许,而清人则谓其 “多庸调”(《宋诗钞·双溪诗钞 序》) 、“力庸格窘”(《石洲诗话》卷 四)。其论词贵“婉转妩媚”,鄙薄 “豪壮语”(《双溪诗馀自序》),所作 “质实妍雅”(《善本书室藏书志》卷 四○),“虽不甚工,亦一家眷属”(王国维《跋双溪诗馀》)。《全宋词》第 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全宋诗》卷 二五五九至二五六七录其诗九卷。《全宋文》卷六○九○至六一一二编 其文为二十三卷。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 录》卷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