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将我这小小船儿棹将过去”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将我这小小船儿棹将过去”出自元代王实甫的《紫花儿序》,诗句共11个字,诗句拼音为:jiāng wǒ zhè xiǎo xiǎo chuán ér zhào jiāng guò qù,诗句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

“将我这小小船儿棹将过去”全诗

《紫花儿序》

将我这小小船儿棹将过去

也不学刘伶荷锸,也不学屈子投江,且做个范蠡归湖。
绕一滩红蓼,过两岸青蒲。
渔夫,将我这小小船儿棹将过去
惊起那几行鸥鹭。
似这等乐以忘忧,胡必归欤。


赏析


《紫花儿序·也不学刘伶荷锸》是元代作家王实甫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也不学刘伶荷锸,
也不学屈子投江,
且做个范蠡归湖。
绕一滩红蓼,
过两岸青蒲。
渔夫,将我这小小船儿棹将过去。
惊起那几行鸥鹭。
似这等乐以忘忧,
胡必归欤。

诗意:
这首诗词以游船湖上为背景,表达了诗人不追求名利、不受世俗束缚的心态。诗中通过对比刘伶和屈原的传世故事,表明自己不愿效仿他们的悲剧命运。相反,诗人希望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象范蠡一样回归湖泊。诗人在湖边观赏着红蓼和青蒲,召唤渔夫驾驶小船,划过湖面,惊起了几只鸥鹭。诗人认为这种乐趣可以使人忘记忧愁,因此询问自己是否应该回去。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湖泊景色为主,通过对比传世故事中的悲剧人物,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诗人选择了刘伶和屈原作为对比对象,刘伶是唐代的诗人,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刘伶因为不满意朝廷的堕落而沉湎于酒色,最终被贬谪至岭南;屈原因为忠诚于楚国而投江自尽。诗中的范蠡则是春秋时期的吴国大臣,他放弃了权位,选择回归湖泊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诗中的红蓼和青蒲是湖泊常见的植物,通过描绘这些景物,诗人营造了一种宁静、自然的氛围。渔夫划船的动作和惊起的鸥鹭给诗中增添了生动的画面感。

诗人通过描述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和与自然的亲近,表达了对于名利和世俗束缚的抵制态度。他认为这种生活可以带来快乐,使人忘却忧愁。然而,诗人在结尾处对自己的选择进行了反思,以疑问的方式提出“胡必归欤”,暗示着他对于回归现实的犹豫和不确定。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由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追求和矛盾。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使诗词具有了深厚的意境,给人以静谧、舒适的感受。

“将我这小小船儿棹将过去”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ǐ huā ér xù
紫花儿序

yě bù xué liú líng hé chā, yě bù xué qū zǐ tóu jiāng,
也不学刘伶荷锸,也不学屈子投江,
qiě zuò gè fàn lǐ guī hú.
且做个范蠡归湖。
rào yī tān hóng liǎo, guò liǎng àn qīng pú.
绕一滩红蓼,过两岸青蒲。
yú fū, jiāng wǒ zhè xiǎo xiǎo chuán ér zhào jiāng guò qù.
渔夫,将我这小小船儿棹将过去。
jīng qǐ nà jǐ xíng ōu lù.
惊起那几行鸥鹭。
shì zhè děng lè yǐ wàng yōu, hú bì guī yú.
似这等乐以忘忧,胡必归欤。

“将我这小小船儿棹将过去”平仄韵脚


拼音:jiāng wǒ zhè xiǎo xiǎo chuán ér zhào jiāng guò qù
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六语  (仄韵) 去声六御

作者简介


王实甫王实甫,字德信,元朝杂剧作家,定兴(今定兴县)人。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作者介绍


王实甫的详细介绍

  王实甫,字德信,元朝杂剧作家。

  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天一阁本《录鬼簿》称他名德信。河北定兴人。诸本《录鬼簿》都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可能由金入元。据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序》,可知王实甫于泰定元年(1324年)前已去世。明贾仲明增补《录鬼簿》,有《凌波仙》词吊王实甫:“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颩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风月营”、“莺花寨”、“翠红乡”,都代指元代官妓聚居的教坊、行院或上演杂剧的勾栏。显然,王实甫是熟悉这些官妓生活的,因此擅长于写“儿女风情”一类的戏。明陈所闻《北宫词纪》收《商调集贤宾·退隐》套曲,署为王实甫作,其中有“百年期六分甘到手,数支干周遍又从头”,可知其六十岁时已退隐不仕。但曲中又有“红尘黄阁昔年羞”、“高抄起经纶大手”,则其又曾在京城任高官,似与杂剧作家王实甫并非一人。

  《北宫词纪》所收署名王实甫的散曲《商调·集贤宾》、《退隐》中写道:“想着那红尘黄阁昔年羞,到如今白发青衫此地游”,“人事远,老怀幽,志难酬,知机的王粲;梦无凭,见景的庄周”,“怕狼虎恶图谋,遇事休开口,逢人只点头,见香饵莫吞钩,高抄起经纶大手”,可知王实甫早年曾经为官,宦途不无坎坷,晚年退隐。曲中又有“且喜的身登中寿”,“百年期六分甘到手”,可以推断他至少活到60岁。这首散曲又见于《雍熙乐府》,未署名。因此,学术界对它的作者是谁有不同看法。

  《西厢记》最早的来源是唐代元稹所著的传奇小说《莺莺传》,不过它是以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为基础改编而成的。它和《董西厢》在情节上相差无几,但在每个方面都进一步加工、发展和提高,使戏剧冲突更加激烈,人物性格也更为鲜明,特别在心理描写上,细致、精确,引人入胜。《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中原音韵》曾把《西厢记》第1本第3折的曲文作为“定格”的范例标举。元末明初贾仲明的〔凌波仙〕吊曲说王实甫“作词章,风韵羡,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誉王实甫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可见,他的作品在元代和元明之际很为人所推重,《西厢记》其时已被称为杂剧之冠。

  王实甫所作杂剧,名目可考者共13种。今存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和《四大王歌舞丽春堂》3种。《韩采云丝竹芙蓉亭》和《苏小卿月夜贩茶船》都有佚曲。其余仅存名目而见于《录鬼簿》著录者有《东海郡于公高门》、《孝父母明达卖子》、《曹子建七步成章》、《才子佳人多月亭》、《赵光普进梅谏》、《诗酒丽春园》、《陆绩怀橘》、《双蕖怨》、《娇红记》9种。对王实甫曲目,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或认为《娇红记》非出王手,或认为《诗酒丽春园》亦非王作,还有人认为今存《破窑记》是关汉卿的作品,但都非定论。明清时代还有王实甫作《月明和尚度柳翠》和《襄阳府调狗掉刀》的著录和传闻,均不可靠。此外,自明代开始,出现《西厢记》是王实甫作关汉卿续或关作王续等说法,也都不可信。

  王实甫还有少量散曲流传:有小令1首,套曲3种(其中有一残套),散见于《中原音韵》、《雍熙乐府》、 《北宫词纪》和《九宫大成》等书中。其中,小令《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较有特色,词采旖旎,情思委婉,与《西厢记》的曲词风格相近。

  《西厢记》在王实甫现存的3种杂剧中,5本21折的《西厢记》不仅是他的代表作,而且是元代杂剧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