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都闻了”出自宋代阳枋的《端平甲午踏槐前记梦中作》,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à qiān shì jiè dōu wén le,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大千世界都闻了”全诗:莫学寒蛩窗下吟,嗤嗤不作两般声。
大千世界都闻了,管甚旖龙睡不惊。
这首诗是宋代阳枋所作,题名为《端平甲午踏槐前记梦中作》。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要学习在寒冬中窗下吟唱的蛩蛩,
那尖锐的声音只有一种,不如多变的声音好。
整个世界都听到了这个声音,
管旁边的河龙是否能睡得安稳。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单调、固执的声音的不屑和反感。寒蛩的声音清晰而高亢,但是缺乏变化,这与世界的多样性形成了对比。阳枋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于丰富多彩、多变的声音的喜爱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寒蛩声音的单调与世界的多样性,表达出了作者对于创新、变化的崇尚和追求。同时,诗中所表达的对于声音的追求,也可以看做是对于艺术的追求。阳枋以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出了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和对于艺术的追求。
duān píng jiǎ wǔ tà huái qián jì mèng zhōng zuò
端平甲午踏槐前记梦中作
mò xué hán qióng chuāng xià yín, chī chī bù zuò liǎng bān shēng.
莫学寒蛩窗下吟,嗤嗤不作两般声。
dà qiān shì jiè dōu wén le, guǎn shén yǐ lóng shuì bù jīng.
大千世界都闻了,管甚旖龙睡不惊。
拼音:dà qiān shì jiè dōu wén le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二萧 (平韵) 下平二萧 (仄韵) 上声十七筱 (仄韵) 上声十七筱 (仄韵) 上声十七筱 (仄韵) 上声十七筱 (仄韵) 上声十七筱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