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为痴梦”出自元代许有壬的《沁园春 临清舟中即席,次韩伯高见赠韵》,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xiū wèi chī mèng,诗句平仄:平仄平仄。
“休为痴梦”全诗:草木无情,不问寒喧,开时便开。
只黄花多事、偏怜隐逸、白头何老友相逢,清谈绝倒,休校刘郎去后栽。
尊中物,胜他年千里,漫寄寒梅。
神仙合住蓬莱。
柰老母思儿忍不回。
任耿庄槐老,休为痴梦,梅家酒熟,且浣溪怀。
渭北江东,暮云春树,何日扁舟更此来。
公知否,便连朝觞咏,能几徘徊。
《沁园春 临清舟中即席,次韩伯高见赠韵》是元代许有壬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春天来到了沁园,我坐在清舟上,即兴写下了这首诗,特此献给韩伯高。不问世间喧嚣寒冷,草木无情时节到了就开放。只有黄花常常有烦恼,偏爱隐逸之人,两位白发老友相逢。清谈绝佳,但怀念刘郎离去后所种的树。酒中之物胜过千里之外的美景,我随意寄托在寒冷的梅花上。神仙合住在蓬莱仙岛上。可怜那位老母亲思念儿子却忍受不住离别之苦。任耿庄槐树老了,不要做痴心的梦了,梅家的酒已经熟了,且让我怀念浣溪的时光。渭北江东,夜幕下春天的树木,何时再乘着小舟来到这里?你是否知道,早已连连敬酒,又几次徘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天沁园的一段闲适时光,以及他对友谊、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诗中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草木无情地按时开放,它们不问世俗的喧嚣和寒冷,给人以一种宁静和安慰。黄花多事,与隐逸之人的情感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偏爱隐逸生活的态度。
诗中还描绘了两位白发老友的相逢,他们的清谈使得作者回忆起已经离去的刘郎,以及他离去后所栽种的树。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示了友情和岁月流转的深沉。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对酒的向往和寄托。他认为酒中的美景胜过千里之外的风景,用寒梅作为媒介,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其中。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仙境蓬莱的向往,希望能与神仙一起居住。
最后几句描述了作者对家人之间的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作者提及老母亲思念儿子却不得不忍受离别之苦,这表达了家庭情感的深厚和牵挂之情。最后两句则是对时光的思考,提及了耿庄槐树的老去和自己对过去时光的回忆。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对友情、家庭情感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作者通过描绘细腻的景物和独特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qìn yuán chūn lín qīng zhōu zhōng jí xí, cì hán bó gāo jiàn zèng yùn
沁园春 临清舟中即席,次韩伯高见赠韵
cǎo mù wú qíng, bù wèn hán xuān, kāi shí biàn kāi.
草木无情,不问寒喧,开时便开。
zhǐ huáng huā duō shì piān lián yǐn yì bái tóu hé lǎo yǒu xiāng féng, qīng tán jué dǎo, xiū xiào liú láng qù hòu zāi.
只黄花多事、偏怜隐逸、白头何老友相逢,清谈绝倒,休校刘郎去后栽。
zūn zhōng wù, shèng tā nián qiān lǐ, màn jì hán méi.
尊中物,胜他年千里,漫寄寒梅。
shén xiān hé zhù péng lái.
神仙合住蓬莱。
nài lǎo mǔ sī ér rěn bù huí.
柰老母思儿忍不回。
rèn gěng zhuāng huái lǎo, xiū wèi chī mèng, méi jiā jiǔ shú, qiě huàn xī huái.
任耿庄槐老,休为痴梦,梅家酒熟,且浣溪怀。
wèi běi jiāng dōng, mù yún chūn shù, hé rì piān zhōu gèng cǐ lái.
渭北江东,暮云春树,何日扁舟更此来。
gōng zhī fǒu, biàn lián cháo shāng yǒng, néng jǐ pái huái.
公知否,便连朝觞咏,能几徘徊。
拼音:xiū wèi chī mèng
平仄: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一送
许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 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
正直上谏
许有壬在所上奏章中建议严惩铁木迭儿之子锁南及其余党,并请示为遭受铁木迭儿打击陷害的王毅、高昉、赵世延等大臣雪冤复职。接着,他又上疏《正始十事》,篇首云:“盖为政莫大于谨始,未有不正其始而能善其终者也。”所谓“十事”者,“一曰辅翼太子,宜先训导;二曰遴选长官,宜先培养;三曰通籍宫禁,宜别贵贱;四曰欲谨兵权,宜削兼领;五曰武备废驰,宜加修饬;六曰贼臣妻妾,宜禁势官征索;七曰前赦权以止变,宜再诏以正名;八曰铁木迭儿诸子,宜籍没以惩恶;九曰考验经费,以减民赋;十曰撙节浮蟗,以纾国用。”泰定帝大都采纳了他的建议。
为民请命
泰定元年(1324年),许有壬选为中议大夫,旋改中书左司员外郎。当时,京都一带饥荒严重,他请求赈济之。同事们责怪他说:“您的意见固然是好的,但这样一来,国家可就亏缺了。”许有壬说:“不对。民,本也,不亏民,岂能亏了国家呢?”他说与丞相,得到了同意 ,“发粮四十万斛济之 ,民赖以活者甚众。”三年(1326年)六月,升右司郎中,俄移左司郎中。四年(1327年)二月,其父卒,丁忧去职。天历三年(1330年)三月,擢两淮都转运盐司使(司置扬州)。至顺二年(1331年),许有壬被召回京,任参议中书省事。未几,丁母忧。元统元年(1333年),复任中书参议。二年(1334年),拜治书侍御史,转奎章阁学士院侍书学士,仍治台事。九月,升任中书参知政事,知经筵事。
聪明才干
顺帝至元年(1335年),中书平章政事彻里贴木儿奏罢科举,并得到丞相伯颜的支持。许有壬力争之,详说科举不可罢废,“科举若罢,天下人才觖望”,势必堵塞了选贤任能之路。然劝阻不果,乃托病不出。顺帝强起之,任他为侍御史。这个时期,许有壬不断受到朝中一些大臣的猜忌和谋算,即于至元四年(1338年)辞归彰德(今河南省安阳),随后又南游湘汉。 至元六年(1340年)春,许有壬被召回中书省,仍任参知政事。至正七年(1341年)四月,升为中书左丞。翌年正月,有人建议自大都西山金口引浑河(今永定河)水过京城,达通州(今通县),以通漕运。丞相脱脱也积极推行此议。许多大臣认为不可施行,而以许有壬劝阻最力。
陈其利害
他条陈其利害说:“浑河之水,湍悍易决,而足以为害,淤浅易塞,而不可行舟;况地势高下,甚有不同,徒劳民费财耳。”但终于未被采纳。是年二月开始兴修,十月竣工,是为“金口新河”。结果开闸放水之后“流湍势刀,沙泥壅塞,船不可行。而开挑之际,毁民庐舍坟茔,夫丁死伤甚众。又费用不赀,卒以无功。”果然被许有壬言中。先前,其父许熙载在长沙做官时,曾建立义学,兴办教育。许熙载去世后,学生们为纪念他,设立了东冈书院。有人借此对许有壬进行诬陷。至正三年(1343年)正月,他愤而称病辞职。 至正四年,任许有壬为江浙行省左丞,辞之。六年四月,召为翰林学士,又辞。是年闰十月,复以翰林学士承旨如,仍知经筵事,他未便再行坚辞,只好领命。次年,授御史中丞。未见,复以病归。 至正十三年(1353年),起拜许有壬为河南行省左丞。十五年(1355年)正月,升任集贤大学士,寻改枢密副使,复拜中书左丞。是年秋,转任集贤大学士兼太子左诠德,阶至光禄大夫。十七年(1357年),他已71岁,以老病致仕,回到彰德。二十四年(1364年)九月二十一日卒,终年78岁。自仁宗至顺帝,许有壬“历事七朝,垂五十年”,“遇国家大事,无不尽言”,“明辩力诤,不知有死生利害”。谥“文忠”,葬于安阳城西北武官之原、洹水之阳。 许有壬“善笔札,工辞章”,其文章诗词,在元代堪称“巨手”。当时的著名文人欧阳玄(欧阳修之后)谓其文章“雄浑闳隽,涌如层澜,迫而求之,则渊靓深实”。
七朝重臣许有壬 许有壬(1287年~1364年),字可用,河南省汤阴县人。元代大臣。
父许熙载于大德年间,曾先后在湖南零陵、衡阳、湘潭、长沙、江西临川等地做官,幼年的许有壬随父读书于江南。大德末年,许有壬游学京师。
至大二年(1309年),应聘为山北廉访司(司治今内蒙自治区宁城县城西)书吏。 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许有壬登进士第,授同知辽州事。六年(1319年),任山北廉访司经历。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升为吏部主事。二年(1322年),改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他巡视广东时,发现广东道廉访司副使哈只和蔡衍二人营私舞弊,“黩货无厌”,便立即劾罢之。不久,许有壬被召回内台,任监察御史。元英宗是一位力图推行新政的君主,他起用拜住为相,追查并处置前任奸相铁木迭儿父子等人贪赃不法、诛杀贤良之罪行,因而遭到以御史大夫铁失为首的铁木迭儿余党的忌恨。三年(1323年)八月,铁失等人发动政变,当英宗自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南返,途经南坡(在上都西南30里)时,将英宗和丞相拜住杀死。泰定帝即位后,铁失伏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