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春喜又悲”出自唐代李益的《下楼》,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éng chūn xǐ yòu bēi,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逢春喜又悲”全诗:话旧全应老,逢春喜又悲。
看花行拭泪,倍觉下楼迟。
《下楼》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诗词,它表达了作者对光阴逝去和岁月流转的感慨之情。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话旧全应老,逢春喜又悲。
看花行拭泪,倍觉下楼迟。
诗意:
李益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岁月变迁的思考。他觉得说起过去的事情,一切都会显得陈旧而不堪;然而,每逢春天来临,他内心又会感到喜悦,但同时也会伴随着一丝悲伤。在欣赏花朵的时候,他不禁流下了眼泪,倍感下楼的时刻拖延,似乎时间过得太快,不舍离去。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受,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光阴易逝的思考。诗中的"话旧全应老"一句意味着对过去的回忆已经逐渐衰老,失去了光彩和活力。"逢春喜又悲"这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矛盾的情感,春天的到来本应是喜悦的,但同时也触发了对光阴易逝的悲伤和不舍。"看花行拭泪"一句将作者眼中的泪水与观赏花朵联系在一起,显示了他内心的动情和无奈,对美好事物的感慨也在其中。"倍觉下楼迟"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流逝感到焦虑,感觉离别的时刻来临得太快,不舍离去。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易逝的思考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通过对时间流逝和美好事物消逝的描绘,诗人呈现了一种对人生脆弱与短暂的思考,以及对时光的珍惜和不舍之情。这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让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会反思自己对待生命和时间的态度。
xià lóu
下楼
huà jiù quán yīng lǎo, féng chūn xǐ yòu bēi.
话旧全应老,逢春喜又悲。
kàn huā xíng shì lèi, bèi jué xià lóu chí.
看花行拭泪,倍觉下楼迟。
拼音:féng chūn xǐ yòu bēi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李益(746-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
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为有名。他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降城闻笛》2首,当时广为传唱。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名篇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等。其律体亦不乏名篇,如五律《喜见外弟又言别》“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是历代传诵的名句。七律《同崔邠登鹳雀楼》、《过五原胡儿饮马泉》(又名《盐州过胡儿饮马泉》)等,均属佳作。今存《李益集》2卷,《李君虞诗集》2卷,《二酉堂丛书》本《李尚书诗集》1卷。
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画为屏障。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为《江南词》和《夜上受降城闻笛》,前者写一思妇因丈夫是瞿塘商贾,“重利轻别离”,每天不得相聚,因此不由得暗中后悔:“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早知道还不如嫁给弄潮儿呢!毕竟潮水的涨落有确定的时刻,与弄潮儿总还能朝夕厮守,比作商贾之妇强多了),心理描写可谓传神入微矣;后者写受降城上的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芦管悠扬激起乡思悠长,读来令人同情感伤。集一卷,今编诗二卷(全唐诗中卷第二百八十二和二百八十三)。